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察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
1.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人体上下、内外、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内部的脏腑为中心,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血脉筋骨等无不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联系。因此,局部有病可通过经脉影响全身;脏腑、气血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呈现于局部,在五官诸窍 、肌肤肢体等处有所反映。内部异常可以表现于外,外部有病亦能传入体内。例如体表的疮疡可由肾虚、脾湿、肝火或心热等引起。故在诊断时需根据全身症状来判断究属何脏所引起的疮疡,从而采取相应的治法。
2.人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机能已与周围环境及自然界的一般变化相适应。当人体内部失调,以致不能适应周围环境及自然界的变化;或周围环境变化剧烈,超过人体能适应的限度时,就会引起脏腑、气血的活动失调而得病。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西方……其病生于内……北方……脏寒生满病……南方……其病挛痹……中央者……多痿厥寒热",表明周围环境与四季气候不同 ,产生疾病即随之而异,故在诊断时必须结合环境考虑。
二、诊法合参,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
三、病证结合,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及所属证候,把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质, 即所谓“辨证求因”。
2017-11-24
从病辨证,是通过四诊合参,在确诊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辨别两个方面。例如感冒是一病名诊断,它又有风寒、风热、暑湿等证候的不同,只有辨清病名和征候,才能进行恰当的治疗。这里,要弄清病(病名)、证(证候)、症(症状)三者的概念与关系。病是对病症的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规律的概括。而证,即证候,则是对病变发展某一阶段病人所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所得出的有关病因、病性、病位等各方面情况的综合概括。一个病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征候;而一个证候亦可见于多种病。
症,即症状,是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背离正常生理范围的异常现象。征候由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症状组成。因而可以更好地反映病变的本质。中国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但这不等于不要辨病,应该把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才可作出更确切的判定。
2017-11-24
中医诊断是重中之重,四诊合参,唯望与切脉最为重中之重…面诊与脉诊不会有欺诈,如有定是学艺不精,技术不精…另二诊为辅,如此才能有的放矢,辨证施治,已保万全…!!!🙈2018-06-25
就望闻问切+辨证论治。2018-06-25
中医,开胃,健胃,病出口,通灵,药补,不如神补,对病生有好的心太才行,从跟本上来,2017-12-26
mcxzy 阅读 41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25: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临床诊断疾病不能以一诊代四诊,应该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全面收集症状、体征与了解病史,准确审察,认真从事。

  •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诊法合参和病证结合三个方面。首先,整体审察是中医诊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涵盖了内部各器官和外部环境的相互关联。人体内部器官通过经络相连,局部疾病可能影响全身,反之亦然。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如四季交替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其次,...

  •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拓展知识: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1.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上下、内外、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

  • 要抓住疾病的本质,需遵循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即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 1. 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原则在于把握疾病的本质和症结,确保诊断的准确性。2. 医生需遵循“审察内外,整体察病”的原则,认识到人是有机的整体,内外部、机体与环境相互关联。3. 在诊断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既要关注外部体征,也要深入分析内在脏腑功能,同时结合气候和环境因素。4. 诊断过程中...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