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基础阴阳学说的哲学内涵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经历过了反封建反迷信的过度摧残,“阴阳五行”早已被冠以“迷信”、“不科学”、“封建”的头衔,也正是这个根源才使得现代主流“科学”以及大多数学术分子难以接受中医体系的科学性。本文拟就阴阳学说的哲学意义以及根本内涵进行浅谈。

      阴阳学说的内容跟内容其实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观点联系十分紧密。 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 。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观点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里是这么阐述的: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 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基本都跟阴阳之间的关系相通,这一点大家去读读就可以。 至于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其实就是阴、阳里分别同样存在阴阳。矛盾的转化代表着事物的发展,实质上同样也是阴阳的转化。

        例如一件事物,本身存在矛盾的两面,这对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也是我们说的大的阴阳。 而这对矛盾其中一个面(矛或者盾)同样存在主要矛盾(即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同样大的阴阳其中一面(阴或者阳)里边,也存在阴阳的关系。然后不断地向下演化延伸,阴阳最终可演化为六十四卦。 当然,在矛盾这一边就不曾有规定矛盾细化的边界,按照理论一直演化下去,其实有无限种可能。但是越往细分,对整体事发展趋势的影响越弱,这也是古人为何只演化了六十四卦,而不是一百二十八、两百五十六卦等等。当然,发展的趋势也是这般,选择了这对矛盾,下一次的发展依然有必然的矛盾存在。阴阳同样是如此,无论是阴还是阳,之后必定还是阴阳。

        言短文少,未详细叙说,简单叙述了阴阳思想与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观点的相通性。其实不止于此, 阴阳的演化其实与“马克思哲学里的“世界的联系与发展””依然存在相通性,联系与发展,何尝不是阴阳演化的特定?尤其可见阴阳学说本质上哲学思想,当一种体系站立在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哲学思想之上,这种体系还会没有科学性吗?2022-07-22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10 14:45: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阳学说构成了中医辨证的基础理论,是中国古代自发形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一理论在中医中被用来解释人体结构、生理及病理现象的属性。比如,热被视为阳,而寒则被认为是阴。进一步地说,热、活跃、强壮、明亮、轻盈、位于上方或外部、向外延伸、向上和向外的特性都属于阳;相反的特性则归类为阴。阴阳...

  •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是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疾病的发展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外到内,从表及里。首先,疾病通常从皮肤开始,这被认为是阳性的部位,因为皮肤处于体表,与外界直接接触。随后,疾病可能会影响到经络,这也是一个相对外部的区域,继续体现阳性的特征。进一...

  •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经历过了反封建反迷信的过度摧残,“阴阳五行”早已被冠以“迷信”、“不科学”、“封建”的头衔,也正是这个根源才使得现代主流“科学”以及大多数学术分子难以接受中医体系的科学性。本文拟就阴阳学说的哲学意义以及根本内涵进行浅谈。...

  • 在中医领域,阴阳学说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立制约,即阴阳双方相互排斥,保持相对平衡;二是互根互用,即阴阳双方互相依存,相互作用;三是消长平衡,即阴阳双方在不断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四是相互转化,即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解释和...

  • 哲学基础: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阴阳两种基本元素构成,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是宇宙万物生成、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一思想为古代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思考和宇宙观。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被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