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质的穴位调理

一、湿热体质

脸部容易出油,容易生粉刺、疮疖,口内容易有异味;面色发黄、发暗、油腻;牙齿黄,牙龈红,口唇较红;口干、口苦、口臭;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异味大;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身重困倦,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穴位调理

1.调理湿热体质的穴位

阴陵泉、曲池和支沟。

2.操作方法

按揉、按捏、按压、艾灸、针灸。

3.穴位图

三、综合调理

1. 阴陵泉穴

(1)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人体水液的一个重要穴位,刺激这个穴位能促进小腿气血通畅,消除水肿,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清利湿热,健脾益肾,治疗腹痛、水肿、遗尿、中风、失眠等病症。

(2)按揉:将拇指的指腹按压在阴陵泉穴穴位上,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揉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各按揉1-3分钟即可,按揉穴可稍微用力,以穴位有明显的酸胀感为佳,每天一次。

(3)刮痧: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在穴位区域从上往下刮,以皮肤潮红或出痧点为度。

2.曲池穴

(1)曲池穴:疏风清热 调和营卫、 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

(2)按摩:用一手轻握另一手肘下,弯曲大拇指以指腹垂直掐按穴位,每次按压,先左手后右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掐按1——3分钟。

(3)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肘痛、上肢痹痛等。

(4)刮痧: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曲池穴3~5分钟,可缓解治疗便秘、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等。

3.支沟穴

(1)支沟穴:生风化阳、清热理气、降逆通便、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2)按摩: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早晚各点揉一次。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

(3)艾灸:支沟穴,艾条灸5-10分钟;支沟穴艾炷灸3-5壮。

在调理以上穴位时,可以沿着所在经络找“痛”点,一并按揉、按捏、按压、艾灸或针灸。2022-07-18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5:33: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推荐两组穴位用于调理下焦湿热:- 第一组:脾俞、阴陵泉、丰隆、关元、劳宫、鱼际。- 第二组:脾俞、阴陵泉、丰隆、足三里、照海、三焦俞。3. 建议交替使用这两组穴位。4. 在使用关元、阴陵泉、丰隆时,艾灸是最佳的选择,效果更佳。

  • 疏通胆经的主要穴位阳陵泉穴。阳陵泉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是胆经的合穴,有疏肝胆、清湿热、舒筋利关节作用;可促进肝气舒畅条达,胆汁疏泄通畅,治疗肝胆炎症。可用中指点揉期门穴、阳陵泉穴两穴,每次50下,每天2次,有较强的酸胀感为佳。肝胆湿热按摩什么穴位2、肝胆湿热按摩日月穴...

  • 你好!通常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有利湿作用。丰隆穴偏于健脾祛痰,能够改善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阳陵泉则有助于祛除肝胆湿热,缓解相关症状;阴陵泉则偏于祛脾胃之湿,能够促进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产生。这三个穴位各有侧重,可针对不同体质和症状进行选择。另外,足三里、商丘等穴也有一定的健脾化...

  • 曲泉穴 取穴方法:屈膝时,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做法:以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为宜。功效:该穴可清利湿热,重在通调下焦,另外还可调经止带,适用于湿热体质人艾灸。4 湿热体质的调理小妙招 按摩肺俞穴 取穴方法:取正坐或俯卧姿势,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

  • 口苦、体胖、小便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等,治疗清热利湿。一、生活调节,合理膳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肥甘厚腻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规律起居,不熬夜等;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二、药物治疗,藿香、车前、陈皮、薏米等适量熬水喝。三、揉揉穴位阴陵泉、足三里、外关穴、中脘穴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