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和肾阴虚其实是中医的名词。中医所说的肾脏方面的疾病,均属于肾虚。肾阴虚与肾阳虚的不同之处在于:肾阴为无物,主怕热,肾阳则无功,主怕冷。以下三方面教大家快速分清肾阴虚与肾阳虚。1.好恐怖:毫无理由地产生恐惧感。恐怖,俗称怯懦,即自己事先就知道,就是害怕。由于肾虚引起的善恐,通常会出现头脑发空、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可将此特征作为判断的参考。肾阴虚的人,在恐惧的同时也会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盗汗等症状,如果检查一下舌头,就会发现舌质红、舌苔少,而且干燥。肾阳虚的人,在恐惧的同时还会伴有怕冷、四肢发凉、疲劳乏力等症状,如果仔细观察舌头,就会发现舌质淡淡的、舌苔白。2.怕冷:怕冷。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可以抵抗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弱,不能温煦,就会有寒感。由于肾阳虚导致的畏寒,常会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冷痛、面色发黑等症状。此外,男性还会出现阳痿、早射、滑精等症状。3.打喷嚏:喷嚏频繁,持续时间长。打喷嚏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中医认为打喷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打喷嚏,多在身体受凉时出现,当感冒时,身体受凉了,感冒就会和感冒同时出现;还有就是肾气虚导致的打喷嚏。肾气虚会导致打喷嚏,喷嚏频繁,经久不止,还会伴有乏力、腰膝酸软、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比较多。六味地黄丸肾阴虚的治疗六味地黄丸。含有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等。以肾阴亏损引起的眩晕、阴虚潮热、虚火牙痛、小儿发育不良等疾病治疗为主。【拓展资料】一、肾阳虚,为中医名词术语。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称为肾阳虚证。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肾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S)有关,肾阳虚证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轴均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二、自明清以来,中医一直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导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肾阳虚,即肾脏阳气虚衰,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腰膝酸痛,或腰背冷痛,筋骨痿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男性易阳痿早泄,妇女易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等。三、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S)有关,肾阳虚证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轴均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同时认为老年人生理改变和肾阳虚证甚为相似,肾阳虚证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未老先衰。2022-01-06
什么是肾阳虚和肾阴虚怎么辨别?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肾虚,作为中医学中的概念,是指肾的精、气、阴、阳虚衰不足的状态。肾虚可细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大类。肾阴指的是肾的本质,而肾阳则代表肾的功能。肾阴虚的主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并伴随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等症状。在男性中,肾...
第一、观察寒热状况 肾阴虚的人往往怕热,容易在手掌、脚底、胸口等部位出汗,且伴有烦热感。而肾阳虚的人则常感寒冷,手脚冰凉。因此,有此类症状的朋友应考虑是否为肾阳虚所致。第二、注意出汗情况 肾阴虚者多为盗汗,即在睡眠中出汗;而肾阳虚者多为自汗,即不因劳累、天气或衣物过多而出汗,仅在...
另外,观察身体的冷热状况也可以帮助辨别肾阴虚与肾阳虚。如果经常感到寒冷,尤其是手脚冰凉,这可能是肾阳虚的迹象;而如果出现五心烦热、容易出汗,尤其是夜间出汗,这可能是肾阴虚的表现。生殖功能也是辨别肾阴虚与肾阳虚的重要依据。阴虚者常常会出现早泄、遗精等症状,而阳虚者则可能表现为阳痿等性功能...
辨别方法:- 年龄特征: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肾阳虚多发生在中老年。- 症状特征:肾阴虚容易有虚热症状,如五心烦热、盗汗;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如畏寒怕冷、手脚冰凉。预防方法:- 注意节制生活,避免过度消耗肾精。- 保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食品,多食用有助于滋阴补阳的...
在中医理论中,肾阳虚与肾阴虚是两种常见的肾虚证候,它们在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及用药选择上均有所不同。因此,在辨证用药时,准确区分这两种证候至关重要。首先,从寒热表现来看,肾阳虚患者常感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而肾阴虚患者则表现为怕热,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其次,精神状态的差异也是两者的重要...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 三阴交常按压后1个月后,穴位的地方有於黑的现象,怎么办? 21次阅读
- 三阴交穴位瘀血怎么办啊 36次阅读
- 针灸拔罐能治疗产后受风吗 19次阅读
- 医学中的望闻问切什么意思 7次阅读
- 用经络止痛理疗仪有什么好处? 10次阅读
-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中医治法之祛湿法 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