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伤寒的中成药简介

中医·伤寒外感热病·伤寒伤寒(typhoidfever、exogenousfebriledisease)为病名。泛指外感热病。《黄帝内经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故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感受寒邪的太阳表证·伤寒伤寒指感受寒邪的太阳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备急千金要方·伤寒》:“王叔和曰:……夫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于腠理,与精气分争,荣卫否隔,周行不通。病一日至二日,气在孔窍、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此邪气在表,发汗则愈。”冬季感寒所致的病证·伤寒伤寒(exogenouscolddiseasecolddamage、typhoidfever)为病证名。《中医药学名词》(2004):伤寒是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中医药学名词》(2010):伤寒是指感受风寒之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伤寒亦名正伤寒。《伤寒例》:“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又:“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露雾,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正伤寒指冬令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夫伤寒者,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天令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即时病者,为正伤寒。”《医学心悟》卷二:“霜降以后,天令严寒,感之而即病者,正伤寒也。其症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身体痛。但脉浮紧、无汗为伤寒;脉浮缓、有汗为伤风。寒用麻黄汤,风用桂枝汤。予以加味香苏散代之,随手而愈。”《伤寒大白》称南方无正伤寒,麻黄桂枝仅可用于北方冬月。感受寒邪的浅深程度·伤寒伤寒指感受寒邪的浅深程度。《伤寒全生集》卷一:“四时天令,惟冬寒为重,暴寒为轻;伤寒为重,感寒为轻,中寒尤甚重也。”

详见百科词条:伤寒 [ 最后修订于2016/11/28 13:32:57 共119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0-12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5:49: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建中汤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调理和治疗因伤寒、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腹痛、心悸、烦闷等症状。它不仅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神经衰弱等病症,还能帮助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炎等疾病。小建中汤通过温补虚证,恢复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目的。此外,它还能够作为预防疾病的保健品,增强...

  • 1. 清热解毒:蒲公英片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肝火旺盛、心烦意乱、易怒等热毒症状有调理作用。它可以在正规药店购买,作为适当的调理药物,效果显著,值得信赖。2. 治疗感冒风寒:蒲公英片可用于治疗伤寒感冒,这种感冒常伴有流鼻涕、咽喉疼痛、免疫力下降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与常规感冒药相比,蒲公英...

  • 1. 小柴胡颗粒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广受欢迎,是居家常备药品。2. 小柴胡冲剂是我们基层医生常用的非处方药,其前身小柴胡汤,在仲景方中是一个疗效显著,使用极为广泛的方剂。3. 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解郁热,和解少阳之经的功效。4. 小...

  • 香砂六君丸为方名,出《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的主要成分为木香、砂仁、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1]。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香砂六君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

  • 2 概述 天水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3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下方之天水散 天水散为方剂名,出自《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下方,即《宣明论方》卷十记载的益元散的别名[1]。3.1 天水散的别名 六一散、天水散、...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