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证确诊胃热证?

胃热证以火热炽盛,胃气失和为主要病机。以胃脘灼痛及实火内炽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有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火热炽盛的定性症状。有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饥、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等火热灼胃的定位症状。胃热(火)证与胃阴虚证的鉴别:两证均为胃的热性证候,但有虚实的不同。胃热(火)证多为过食辛辣或气郁化火所致,病发突然,病程短,热象明显为实性热证;胃阴虚证多为热病后期,发病缓,病程长,具有阴虚特点,为虚性热证。
2019-12-28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5:40: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胃阴虚证的舌脉是舌红少津,甚则舌有裂纹,脉细数;胃热证的舌脉是舌红苔黄,脉滑数。前者是阴虚津伤;后者是热盛气血运行加速。 胃阴虚证和胃热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前者病机为胃中阴液亏虚,失其濡养滋润,上不能润咽,下不能滑肠,受纳功能低下,胃失和降,虚火内生;后者病机为胃火炽盛,受纳功能亢进,热盛伤津,...

  • 胃热(火)证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而成,或因心情抑郁,郁而化火等导致胃热证。在中医看来,脾胃病既有虚证、实证,还有虚实夹杂之证,其中胃热、胃寒、胃湿、胃虚等广为普通市民熟知,所以自行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广东人特别讲究的凉茶和煲汤,常常用于胃热、胃寒、胃湿、胃虚等进行药...

  •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嗳腐吞酸,呃气上逆,脘腹胀满,饮食少进。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肾、膀胱、大小肠部位),表现为大便干,小便少且黄赤,混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多,甚至带黄。 从食疗保健角度来看,总的原则是,平时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烟,少饮酒,...

  • 胃火上炎,迫血妄行,故见鼻衄,或兼齿衄;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故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舌红,苔黄,脉数为胃热炽盛之象。

  • 只是热了那么一点点或是寒了那么一点,人很难感觉到; 3、尽管胃热一点点或寒一点点,胃的功能却会有很大的差异,胃寒反应的更多是胃气下沉,而胃热反映的胃气上升多一点;这是冷与热的自然规律,不能因为在我们的胃里就违反这种规律;4、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其中一种症状,假如是胃热的症状,具有...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