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胃病辨证

脾胃共处中焦,经脉互为络属,具有表里的关系。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又具有统血,主四肢肌肉的功能。

  脾胃病证,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脾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运化功能的失常和统摄血液功能的障碍,以及水湿潴留,清阳不升等方面;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食不消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等方面。

  (一)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二)食滞胃脘证

  食滞胃脘证,是指食物停滞胃脘不能腐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胃素弱,运化失健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胃脘胀闷疼痛,嗳气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矢气便溏,泻下物酸腐臭*,舌苔厚腻,脉滑。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为辨证要点。胃气以降为顺,食停胃脘胃气郁滞,则脘部胀闷疼痛。胃炎和降而上逆,故见嗳气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实邪得消,胃气通畅,故胀痛得减。食浊下移,积于肠道,可致矢气频频,臭如败卵,泻下物酸腐臭*,舌苔厚腻,脉滑为食浊内积之征。

  (三)胃寒证

  胃寒证,是指阴寒凝滞胃腑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腹部受凉,过食生冷,过劳倦伤中,复感寒邪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恶心呕吐,或伴见胃中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迟。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疼痛和寒象共凶为辨证要点。寒邪在胃,胃阳被困,故胃脘冷痛。寒则邪更盛,温则寒气散,故遇寒痛增而得温则减。胃气虚寒,不能温化精微,致水液内停而为水饮,饮停于胃,振之可闻胃部漉漉水声,水饮不化随胃气上逆,可见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恶心呕吐,舌苔白滑,脉弦或迟是内有寒饮的表现。

  (四)胃热证

  胃热证,是指胃火内炽所表现的征候。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腻,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齿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病常见症状和热象共见为辩证要点。热炽胃中,胃气不畅,故胃脘灼痛。肝经郁火横逆犯胃,则吞酸嘈杂,呕吐,或食入即吐。胃热炽盛,耗津灼液,则渴喜冷饮;机能亢进,则消谷善饥。胃络于龈,胃火循经上熏,气血壅滞,故见牙龈肿痛,口臭。血络受伤,血热妄行,可见齿衄。热盛伤津耗液,故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胃热内盛之象。

  小结胃病寒热虚实的鉴别

  ①胃寒:

  疼痛性质:冷痛。

  呕吐:清水。

  口味与口渴:口淡不渴。

  大便:便溏。

  舌象:舌淡苔白滑。

  脉象:沉迟。

  ②胃热:

  疼痛性质:灼痛。

  呕吐:清水。

  口味与口渴:渴喜冷饮。

  大便:秘结。

  舌象:舌红苔黄。

  脉象:滑数。

  ③胃阴虚:

  疼痛性质:隐痛。

  呕吐:干呕。

  口味与口渴:口咽干燥。

  大便:干结。

  舌象: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

  ④食滞胃脘:

  疼痛性质:胀痛。

  呕吐:酸腐食物。

  口味与口渴:口中腐酸。

  大便:酸臭。

  舌象:舌厚腻。

  脉象:滑。2023-02-02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5:50: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6. 中医将舌苔分为白苔、黄苔、灰黑苔等,每种苔色都可能代表不同的病因和病情。7. 中医还注重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等情况,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8. 中医通过观察舌苔的变化,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为胃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9. 中医建议,患者应定期观察...

  • 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辨证施治,中医诊断胃病,有寒、热、虚、实等证,根据辨证不同而施治。药物选择有汤药和中成药,中成药可以选择胃复春,胃苏颗粒,洁白胶囊,四磨汤等。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太酸,太咸,太甜的食物,要避免进食含淀粉量丰富的食物,如番薯,芋头,河粉,拉肠,粽子,马铃...

  • 积食类胃病多指由于喜吃油腻类食物而造成的胃部消化不良,胃部胀气,胃内食物停滞不通。主要症状为胃胀,嗳气后有酸腐味,大便不爽,大便干结,舌苔发红或者发红等!而积食类胃病,又可根据不同的症状,分为胃积食,胃胀气,胃煨热。 3、精神和情绪引起的胃病 精神类胃病是指由于精神、情绪的不稳定而形成的胃部疼痛!具体表...

  • 慢性胃炎中医诊断叫什么胃炎在中医称为脾胃虚寒。引起这个疾病的原因一般是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引起的。中医里面的脾胃虚寒,就是西医的胃炎,这个疾病其实很多人都有,就是一般的胃病,胃病的治疗宗旨是,三分靠药,七分靠养。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1、寒邪犯胃症状:胃脘...

  • 检查胃病,中医与西医各有其独特的方法与见解。中医强调对患者整体状况的评估,运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以辨证施治。中医认为胃病多与饮食不节、情绪波动或脾胃虚弱有关,因此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情绪状态等,以全面了解病源。西医检查胃病则侧重于客观指标,包括内镜检查、胃部影像...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