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是什么?

【病因区别】
1、伤寒的主要感受是寒邪、风邪。
2、温病的主要感受是温热和湿热病邪。
【症状区别】
1、伤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舌苔薄白。
2、温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或者不恶寒,心烦,口渴,有汗或者无汗,尿微黄,脉数,舌尖赤,苔薄黄。
【两者关系】
伤寒,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他包括了外感寒邪而发病的伤寒,也包括外感热邪而发病的温病。因此,温病与广义伤寒是隶属关系,即温病隶属于伤寒。如《素问·热论》所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显然是将温病包括在伤寒之中。《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一句中的“伤寒有五”,其伤寒是指广义伤寒,是一切外热病的总称。而“有伤寒”之伤寒,是与中风、湿温、热病、温病平列的狭义伤寒。他只是外感热病中的一个种类。这句话中“有温病”所指的温病,虽与今天所讲的温病的概念有所不同,但从文中可以明显看出,狭义伤寒与温病是平列关系。
参考资料
李顺宝.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
2018-03-30
伤寒和温病的共同点,均为外感热病。
伤寒和温病的不同点,归纳综合如下:

病因学:
伤寒主要感受寒邪、风邪。
温病主要感受温热和湿热病邪。

病机学:
伤寒始于足太阳经,寒邪由肌肤毛孔而入,按六经传变,伤寒易伤阳。
温病始于手太阴经,温热病邪由口鼻而入,按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温病易耗阴。

症状学:
伤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舌苔薄白。
温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或者不恶寒,心烦,口渴,有汗或者无汗,尿微黄,脉数,舌尖赤,苔薄黄。

两者早期鉴别要点,根据本人临床经验有三:咽喉部充血、扁桃体炎症;舌尖赤;尿微黄者为温病。咽喉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舌质淡,尿清长者为伤寒。可供临床参考。

治疗学:
伤寒汗不厌早,下不嫌迟,重在误下,伤寒下法必须待表症全无,一下即可,不可常用,伤寒晚期多亡阳,用回阳救逆法,伤寒有救逆汤。治疗步步护其阳。
温病汗不嫌迟,下不厌早,重在误汗,温病下法不必待表症全无,兼里症即可用下法,直至病退方止,温病易陷心包,有芳香开窍之法,温病有开窍三宝;耗津伤阴有滋阴生津保液法。治疗时时护其阴。

总之,要“认证无差”,吴鞠通云:“真能识得温病,断不致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叶天士云:“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和温病属性不同,治疗迥然有别。

以上文字摘录自李顺保编著“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2013-08-23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4-11-16 08:52: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