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温病 夏季多泻痢 秋季多疟疾 冬季多伤寒 在中医上是什么意思

您好,意思是说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流行病,春天气候转暖,容易得温病,夏季气候潮湿,容易得脾胃病,秋季蚊虫肆虐,容易得疟疾,冬天气候寒冷,容易伤寒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从五运来说,木为初运,相当于每年的春季。由于木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故每年春季气候变化以风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肝气变化为著,肝病较多为其特点。火为二运,相当于每年的夏季,由于火在天为热,在脏为心,故每年夏季在气候变化以火热变化较大,在人体以心气变化为著,心病较多为其特点。土为三运,相当于每年夏秋之季,由于土在天为湿,在脏为脾,故每年夏秋之间,在气候变化上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在人体以脾气变化为著;脾病较多为其特点。金为四运,相当于每年的秋季,由于金在天为燥,在脏为肺,故每年秋季气候变化以燥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肺气变化为著,肺病较多为其特点。水为五运,相当于每年的冬季,由于水在天为寒,在脏为肾,故每年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在人体肾气变化为著,肾病、关节疾病较多为其特点。2019-07-03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自然界一切生物在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必然
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与大自然相适应的,一年四季机体的新陈代谢若违反这一规律,四时之气便会伤及五脏,即所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2020-02-19
这个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主要说的就是四季人都容易被那种疾病困扰
提醒人们更加注意这种疾病的防患
春季容易得温病,夏季容易泄泻痢疾,秋季容易得疟疾,冬季就是伤寒2019-08-06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0:22: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春季多温病:在中医理论中,春季气候渐暖,万物复苏,人体内的阳气随之而生,容易导致体温调节失常,从而出现发热性疾病。夏季多泻痢:夏季天气炎热,湿邪易侵,人体脾胃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如泻痢。秋季多疟疾:秋天蚊虫活跃,携带疟原虫等病菌,易导致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生。冬季多伤寒:冬季...

  • 您好,意思是说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流行病,春天气候转暖,容易得温病,夏季气候潮湿,容易得脾胃病,秋季蚊虫肆虐,容易得疟疾,冬天气候寒冷,容易伤寒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

  • 在冬春季节,温病易发,此时,将绿豆与白萝卜一同煎汤食用,有助于预防流感等传染病。此外,对于腮腺炎、百日咳、脑膜炎等传染病,也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而针对麻疹的预防,可采用绿豆30克、金银花15克、紫草10克煎水,分3次服用,连服数日。一旦感染上述疾病,多喝绿豆汤也能起到清热解毒、辅助治疗的...

  •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 不等长,钝头,密被透明而具腺头的多细胞长毛;花冠长约3cm,近直立,深紫色,筒部下方筒形,上方膨大,舷部5裂,裂片短,圆形;雄蕊4,外侧1对花丝很长,内侧1对花丝极短且弯曲,每对花丝自身长度亦不齐,均无毛;子房被毛。蒴果长1~1.8cm,有腺毛。种子4,有微毛。花期9~10月。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