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表现 5 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 5.1 流行病学史 5.2 典型临床表现 5.3 实验室检查 5.4 病原学检查 6 伤寒与副伤寒的治疗 6.1 隔离措施 6.2 一般治疗 6.3 病原治疗 6.4 并发症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伤寒与副伤寒相关药物 2 治疗伤寒与副伤寒的中成药 1 拼音 shāng hán yǔ fù shāng hán
2 英文参考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伤寒与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感染性疾病,分别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经消化道入侵人体感染而致[1]。病原菌经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在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生长繁殖,释放入血,进入肝、脾、骨髓等大量繁殖,再次入血,引起人体典型感染发作[1]。伤寒与副伤寒患者与带菌者是其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在水源受到污染时,可引起暴发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季节多发[1]。
伤寒、副伤寒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1]。
4 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为伤寒与副伤寒最主要临床表现,体温逐步上升,极期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检发现典型皮肤玫瑰疹、肝脾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等,消化道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1]。

5 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 5.1 流行病学史 夏秋季节,不洁饮食、与患者接触等[1]。
5.2 典型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为伤寒与副伤寒最主要临床表现,体温逐步上升,极期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检发现典型皮肤玫瑰疹、肝脾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等,消化道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1]。
5.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1]。
5.4 病原学检查 怀疑伤寒与副伤寒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血和骨髓培养,阳性培养结果可以确诊本病;肥达反应对伤寒与副伤寒诊断有辅助价值[1]。
6 伤寒与副伤寒的治疗 6.1 隔离措施 伤寒与副伤寒患者需要隔离,排泄物需要进行消毒处理[1]。
6.2 一般治疗 患者适当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多渣与产气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高热患者可适当补液,物理降温为主[1]。
6.3 病原治疗 (1)首选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治疗,我国临床分离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对这类药物耐药率还比较低;成人常用诺氟沙星(0.4g,每日3次)、环丙沙星(0.5g,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0.5g,每日1次),疗程10~14天;口服困难者可先静脉滴注,继后改为口服给药;18岁以下儿童慎用;慢性病原携带者需要治疗至少4周以上;[1]
(2)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适用于儿童与孕妇,成人2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给药;儿童10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
6.4 并发症治疗 2022-10-01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6:35: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病原体不同。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而副伤寒则是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尽管这些细菌都属于肠道细菌,但它们是不同的微生物。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伤寒的症状通常较重,包括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等特征性表现。而副伤寒的症状相对较轻,与伤寒相似但较为缓和,可能伴有头痛、腹痛等症状。

  •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伤寒与副伤寒在全球各地均有病例发生,但由于卫生设施的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很少见。在台湾,病例多由国外输入。感染伤寒与副伤寒的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躯体可能出现红疹、咳嗽,...

  •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导致。这种疾病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生,但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很多地区的病例已不常见。在台湾,大多数病例是由国外输入的。感染伤寒和副伤寒后的症状有所不同。伤寒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感、食欲不振、心率相对减慢、脾脏...

  • 伤寒、副伤寒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1]。4 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为伤寒与副伤寒最主要临床表现,体温逐步上升,极期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检发现典型皮肤玫瑰疹、肝脾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等,消化道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1]。5 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 5...

  • 副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副伤寒甲或乙或丙血清型引起的一种和伤寒相似的疾病。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副伤寒丙的症状较为不同,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伤寒和副伤寒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本病分布我国各地,常年散发,...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