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和防治鸭副伤寒病?

鸭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多种沙门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传染病。各年龄鸭都可发病,但以3周龄内雏鸭易发生败血症而亡,成年鸭感染后不发病而成为带菌者和传染源。沙门氏杆菌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和污染的蛋壳、孵化器等传播,还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人员走动等而传播。该病常使雏鸭损失重大,生长发育受阻,而且增加了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
(1)临床症状 鸭副伤寒的潜伏期很短,因种蛋带菌或在孵化过程中被感染者,出现死胎或啄壳后死亡。雏鸭多在10~25日龄发病,以后随日龄增加而发病率逐渐下降。雏鸭发病后精神不振,不采食,口渴、下痢,肛门周围沾污粪便。眼结膜发炎,眼睑肿胀,眼和鼻流清水,全身颤抖,喘气,最后常出现神经症状,突然倒地、头向后仰,或间隙性痉挛,由此又称为鸭的“猝倒病”。病程2~5天,死亡率可高达80%,初生幼鸭常见腹部膨大,脐炎,俗称“大肚脐”。
(2)剖检病变 心包液增多、色黄,含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脾瘀血并伴有条纹状出血和灰黄色针尖大的坏死点,肝呈古铜色。气囊混浊并有黄色纤维素附着。肾苍白,肠粘膜充血出血,盲肠膨大,内含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堵塞。成年鸭感染时表现为腹腔积水、输卵管炎和卵巢炎,肠黏膜有溃疡,肝、脾和肾肿大,并有坏死小结节。
(3)诊断要点 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鸡,死亡率高,严重下痢,流泪、喘气,全身颤抖,死前出现神经性痉挛。死鸭剖检肝脏有坏死小点,心包液内和气囊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盲肠腔内有干酪样内容物。本病的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4)防治方法 首先应做好鸭场、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幼鸭与成年鸭必须分开饲养,病鸭可选用百病消饮水,或用土霉素拌料饲喂效果也较好。
2019-01-08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6:35: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注意减少应激因素,冬防寒,夏防暑等。也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如氟哌酸、强力霉素按每千克饲料100毫克拌料饲喂。还可用庆大霉素20日龄雏鸭每只肌注3000~5000国际单位,连用3~5天。但需注意,该菌极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时最好做药敏试验,或经常换药。鸭副伤寒又名鸭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

  • (3)诊断要点 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鸡,死亡率高,严重下痢,流泪、喘气,全身颤抖,死前出现神经性痉挛。死鸭剖检肝脏有坏死小点,心包液内和气囊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盲肠腔内有干酪样内容物。本病的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4)防治方法 首先应做好鸭场、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幼鸭与成年鸭...

  • 防治鸭副伤寒,你可以这样做哦:定期消毒和隔离:要记得给鸭舍定期做个大扫除,消消毒,保持干净卫生。如果发现有生病的鸭子,要赶紧把它们隔离开来,防止病菌传染给其他小伙伴。而且哦,那些治好了的病鸭,就不能再让它们当种鸭啦。药物预防和治疗:小鸭子刚出壳2天,就可以开始给它们吃药预防啦。氯...

  • 1严格执行一般性的定期消毒和病鸭隔离措施,发 病鸭治愈后不能作种用。2药物防治可大大降低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出 壳后2天的雏鸭便可用药物预防,以下药物可供选择 ①氯霉素:预防按0. 1%浓度拌料,连用5~7天,治疗量 加倍。②痢特灵:预防按0. 01%浓度拌料,连用3~ 5天,治疗量加倍。③普...

  •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综合判断。需通过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诊。应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区别。防治措施**:患病母鸭的蛋不宜留种。雏鸭与成年鸭应分开饲养。加强管理,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避免潮湿。定期消毒鸭舍和运动场。种蛋消毒后及时收集。磺胺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对该...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