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阳明病湿热发黄的三方为。

【答案】:茵陈篙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轺亦小豆汤
解析:《伤寒论》中阳明病篇有茵陈篙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轺亦小豆汤等三方,是伤寒治黄三法。从阳明湿热郁遏发黄的病机来看,前二方是湿热郁遏发黄偏于里,后一方是湿热郁遏发黄偏于表。三者病机不尽相同,病位表里有别。从临床实践来看,凡湿热郁蒸发黄,热不得越,但头汗出身无汗(如汗出剂颈,剂腰,剂踝等局部汗),小便不利等症。2023-04-16
mcxzy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4:23: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茵陈在古代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伤寒论》记载了茵陈蒿汤方,用于治疗阳明病,表现为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等症状。《玉机微义》中记载了茵陈四逆汤方,用于治疗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等症状。《圣济总录》中记载了茵陈汤方,用于治疗身如金色、四肢无力等症状。茵陈除了在内服...

  • 」太阳阳明合病,表邪未解,使邪热与湿相合,熏蒸肝胆而发黄。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自外而解表散邪,内则清热利湿。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提肺气以利水湿;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利湿;甘草、大枣调和脾胃。诸药协同,表里宣通,湿热外泄,则黄退身和。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诸...

  • 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

  • 除此之外,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本来是治疗少慢不和兼的太阴脾虚又有津液不足的,少阳病本来就有热,发热,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可以治疗热病。比方说治疗疟疾,寒多热少的。因为它有甘草干姜汤在里头,治疗疟疾,疟疾不是寒热交作,发有定时吗?那个寒多热少的这种情况下,你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时候,黄岑的量不重要,甚至可...

  • 3. 在《伤寒论》中,茵陈蒿汤可以治疗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的症状。4. 茵陈还可以治疗遍身风痒生疥疮的症状。可以使用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5. 茵陈对感冒,黄疸,漆疮也有治疗作用。可以使用茵陈五钱,水煎服。6. 茵陈对疬疡风病...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