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 A.扁鹊的四诊法

c2014-11-01
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根据《黄帝内经》、《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典中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提出以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扩展资料:
《伤寒杂病论》写成后,由于兵火战乱,散失不全。后来经晋朝王叔和整理、编次,才得以保存下来,到了宋朝,又经林亿等人校勘,把“伤寒”和“杂病”分开,一部叫《伤寒论》,一部叫《金匮要略》,一直流传至今。
《伤寒论》共十卷,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论述了外感热性病“伤寒”的病理,诊断、治疗和用药,确立了“六经”、“八纲”的辨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共六卷,二十五篇,首论脏腑和经络,其中包括病因、病理、疾病分类、诊断和防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相当于治疗学总论。
其他各篇分别论述了内科杂病以及外科、妇产、儿科、急救等四十多种病的治疗方法,共一百三十九条,二百六十二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寒杂病论
2020-07-12
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 (C.《伤寒杂病论》)
A.扁鹊的四诊法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

《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2015-07-15

2020-12-22
b2014-11-01
C2014-11-01
a2014-11-01
C2014-11-01
c2014-11-01
C2014-11-01
内经讲的是基本理论 ,伤寒杂病论讲的是治病方法。你看了内经不一定会治病,当你看了《伤寒论》就能治病。并且《伤寒论》里的方子对后世影响巨大。中医里有“伤寒派”和“温病派”,从此,你就可以看出:《伤寒杂病论》的影响。2018-07-14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6 14:32: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该书综合了《黄帝内经》、《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典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张仲景提出了以六经辨证的方法,为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奠定了重要地位。《伤寒杂病论》完成后,因战乱而散失不全...

  • 《伤寒杂病论》。内经讲的是基本理论 ,伤寒杂病论讲的是治病方法。你看了内经不一定会治病,当你看了《伤寒论》就能治病。并且《伤寒论》里的方子对后世影响巨大。中医里有“伤寒派”和“温病派”,从此,你就可以看出:《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 2.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不是直接奠定治疗学基础的关键。3.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治疗学基础奠定的关键著作,它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中医临床有着指导性的意义。4. 《千金方》是中医药方剂学的重要著作,对中医药方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但不是...

  • 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它以宗脉辨证理论为基础,以六经辨证为核心,论述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

  • 1:《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详细论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扁鹊的四诊法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诊断方法。扁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内经》是中医学的...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