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如何我国的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创造性地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是一部基础理论与实际治疗密切结合的临床医著。《伤寒杂病论》原著已佚,今本是由晋代王叔和整理成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10卷,计397条,载方113首,专论伤寒一类急性传染病;后者6卷,25篇,载方262首,以论述内科、外科、妇科等杂病为主要内容。《伤寒杂病论》从辨证到立法,从立法到拟方,从拟方到用药,环环紧扣,形成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
2020-01-02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5:59: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方剂学领域,《伤寒杂病论》的创新尤为突出,它不仅创造了多种剂型,还收录了众多经实践验证的高效方剂。其中的六经辨证治疗原则,犹如中医理论的导航灯,赢得了无数医家的赞誉。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辨证论治的医学专著,它在中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伤寒杂病论...

  • 《伤寒杂病论》从辨证到立法,从立法到拟方,从拟方到用药,环环紧扣,形成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

  • 《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促进了中药方剂治法的应用发展,被后世称为“医门之圣经”。《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60余首,许多名方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仲景方剂被称为“经方”。经方在君、臣、佐、使的配伍运用和加减变化...

  •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治疗学的基石之一,它从病理进程与位置相结合的角度阐述治病之道。六经理论,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特别注重时间因素,一旦病态持续至一定时间,便可能转化为另一种状态,揭示了病理进程。另一方面,《金匮要略》则通过具体病症或症状来说明治疗方法,涉及如痉湿暍病、百...

  • 中国古代著名中医张仲景,成就为: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作品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