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里的一两等于现在的多少克

汉代的1两=15.625g.但我又听说伤寒论里的一两是3.5g,绝对不是15.625.我也晕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 一刀圭 = 一钱匙= 1.5 克
一钱匙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所以,这伤寒论要么是写错了,本来想写别的要么就真是15.625,因为有汉代铜权考古实物为证,但是仲景时代的煎服法与现代存在差异,每剂药只煎煮一遍,并且“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很多方子是“中病即止”,就是达到治疗效果了,剩下的药就不喝了~2015-08-12
《伤寒杂病论》一两等于现在的3克。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时期,汉代医学上用的两和汉代常用两重量不同,汉承秦制,医学上用的两一直延续用秦朝,因此汉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中的两为秦两,相当于3克。
西汉时期,重量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8.24克,一两等于现在的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扩展资料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寒杂病论
2019-09-18
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一两是现代的15克左右,书用所有方剂是三次服用的量,2020-03-15
可以简单的把伤寒1两=现代1钱=5克。2019-09-26

2020-03-26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其中一个课题“基于文献及临床经验挖掘的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研究”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承担的,他们的课题组主要从事文献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一两等于13.8g。
13.8g和15.625g有一点差别,差了1g多,这是怎么来的呢?当时柯雪帆教授在考据的时候讲的是汉代,并没有把它分成东汉和西汉,他考证的这个剂量实际上是西汉的剂量,而我们考证的这个剂量是东汉的剂量。
西汉和东汉都是16两秤,即一斤等于十六两,但西汉时一斤是250g,而东汉时是220g。那么,250g÷16=15.625g,220g÷16=13.8g。
张仲景毕竟是东汉人,所以我们还是倾向于张仲景用的剂量应该是东汉的剂量,即一两等于13.8g。2019-09-08
2020-03-04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4-11-16 19:57: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但是古代每个时期的一两都不固定:1、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3、隋朝初年,一斤相当...

  • 古代药方中的一两是现在的31.25克。古代一斤为16两,又因为一斤为500克,因而一两为31.25克。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表述:“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行滚盯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意思是十六黍等于一豆,六豆等于一...

  • 古代药方中的一两是现在的31.25克。古代一斤为16两,又因为一斤为500克,因而一两为31.25克。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表述:“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意思是十六黍等于一豆,六豆等于一铢,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