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表现和症状怎么治疗

中医脾虚具体分为脾气虚,脾虚气陷,脾阳虚,脾不统血四个证候。
1.脾气虚,表现为纳少腹胀,少气懒言,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黄等,可用参苓白术散。
2.脾虚气陷,表现为眩晕,久泻,脘腹坠胀,便意频数,肛门重坠,脱肛,子宫下垂等,可用补中益气汤。
3.脾阳虚,表现为腹痛隐隐,喜温喜按,得温痛减,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清稀等,可用黄芪建中汤。
4.脾不统血,表现为各种出血,如呕血,便血尿血等,可用归脾丸。
提醒注意: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脾虚可能是因为饮食因素、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生理因素、疾病原因等原因引起的。
脾虚的原因:
1.饮食因素:饮食不节制、不规律会影响脾脏,从而导致脾虚。同时吃过冷的东西会损伤到脾阳,使得中焦阳气温煦功能减弱,从而导致阳虚。
2.生活方式:经常超负荷工作使自己过度劳累疲倦,会不断损耗体内的气血,进一步导致脾虚。
3.精神因素:长期思虑过多、精神抑郁,会影响食欲。使脾脏得不到充足的水谷精微的养护,而导致脾虚。
4.生理原因:
(1)先天因素:部分患者会出现先天体弱或肾虚。
(2)年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会不断下降,导致气血不足,导致脾虚。
5.疾病原因: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泻久痢,会使脾气不断损伤,清阳下陷,出现脾虚。也可能是久病之后,邪气一直在损耗正气,导致正气虚弱,从而使整个机体虚弱,故而脾虚。
6.其他原因:孕妇孕产过多或者产后失于调整护理,导致清阳下陷,极易造成脾虚气陷。
脾虚的注意事项:
1.作息要规律,多注意休息。饮食要健康,避免暴饮暴食等现象的出现。
2.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
3.要加强营养,避免过多食用寒凉的食物。多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4.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忧思过度。2023-03-09
一、脾气虚,临床表现吃的少、纳呆、饭后饱胀感、大便稀薄、气不爱说话、四肢没劲、消瘦、面色萎黄不华。二、脾阳虚,临床表现纳减、腹胀、腹疼、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溏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三脾气下陷、头晕目眩、气短。还有自汗少食、食入则胀、脘腹坠痛、便意频数。2021-02-03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2:56: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虚证主要分为四型: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及脾不统血。脾气虚表现为进食稍有不慎便易呕吐,伴有胃纳不佳、脘腹痞闷、面色萎黄等症状,治疗上需健脾和胃,推荐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导致的泄泻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饮食减少,稍进油腻食物便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治疗应以健脾渗...

  • 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引起的病症,病情繁杂,主要包括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症状。其中,脾气虚表现为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等;脾阳虚则可见大便溏稀、腹痛绵绵等症状;中气下陷表现为久泻、脱肛等;脾不统血则常见于慢性出血,如月经过多、崩漏等。辨证治疗时,需考虑脾为湿土的特...

  • 脾虚的典型症状包括消化道问题如便秘或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等。脾虚还会影响肌肉状态,导致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甚至眼皮沉重、下肢水肿。身体过瘦或过重都与脾虚有关,瘦是因为脾虚无法有效吸收营养,重则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积聚体内。女性因脾虚还可能引起妇科问题,如白带异常...

  • 而脾虚湿热则表现为舌质红肿,舌苔黄腻,面色红润,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这种症状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热内生所致。治疗上通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使用黄连温胆汤、茵陈蒿汤等方剂。脾虚寒湿与脾虚湿热的区分不仅在于症状的不同,还在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对于脾虚寒湿,需要温阳化湿,...

  • 脾虚的症状 1. **脾气虚**:主要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饭后胀满感加重,肢体乏力,精神不振,语声低微,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面色萎黄或浮肿。舌淡苔白,脉弱。2. **脾阳虚**:除脾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大便稀溏,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面部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清稀。舌淡...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