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辨心肾阴虚证?

  转自:中医五味园
  心肾阴虚证:外邪入里伤及心肾之阴,七 火内伤心肾之液,久病心肾阴液渐耗等均可导致心肾阴虚证。心肾阴虚也可由心阴虚而渐及肾阴虚者,也可由肾阴虚而兼及心阴亦虚者,还可由一般阴虚证而渐至突出表现于心肾阴损者。心肾阴虚表示心肾阴液不足,脏腑功能衰弱,也表示有一定程度相火偏亢而阴阳失调、机能紊乱。
 (一)主症:心悸、健忘、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二}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健忘、失寐、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颧红、口咽干燥;瘦黄便干、遗精带下,舌红少津,脉细数。
  (三)证情分析:心与肾同为少阴之脏,经脉相通,水火相济。肾阴虚,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健忘、失寐多梦。肾虚故腰膝酸软肾脉夹舌本,心脉通于舌,心肾阴虚,阴液无以上潮,故口咽干燥。虚热内扰而五心烦热、盗汗、颧红、溲黄、便干。火扰精室故遗精。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四)本证的发展及影响:本证可因心火亢炽而转化为心肾不交症。还可因精伤较甚而兼见肾精不足证。也可因阴损及阳而兼见肾附虚、心阳虚等证。
  (五)本证与相关证候的鉴别:本证与心阴虚、肾阻虚证之区别在于本证兼有而彼则单纯。本证与心肾不交证不同在于心肾不交证有心火亢盛的表现,而本证着重于心肾之阴虚,心火不明显。本证与心血虚之不同在于心血虚证多有面色不华、唇舌色淡等症,本证则无此等见症。
  (六)辨证要点:心阴虚和肾阴虚同时并存是本证审证基础。只要掌握,1.有心病共同见症,2.有肾虚共同见症,3,有虚热证,三者同时出现即可确定为本证。尚需注意本证略有心火偏亢和虚热内扰,但皆不甚明显。2013-10-17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6 20:09: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中医辨证:观察寒热 阴虚者通常怕热,容易出现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则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2. 观察病痛 阴虚者可能会有腰酸的感觉;阳虚者则表现为腰痛。3. 观察面色 阴虚者的颧骨可能偏红,脸色呈现绛色;阳虚者面色则可能苍白或暗淡无光。4. 观察精神状态 阴虚者易感燥热不安,情绪易激...

  • 肾阴虚与肾阳虚的不同之处在于,肾阴虚主要表现为阴液不足,导致各种功能失调,如口干、手足心热、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而肾阳虚则表现为阳气不足,常见症状有畏寒、手脚冰凉、面色苍白、 减退、阳痿早泄等。在辨明具体类型后,中医会通过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以达到补肾的目的。中医辨证补...

  • 阴虚多见于肺、心、胃、脾、肝、肾等脏器系统。肺阴虚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热等症状;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失眠、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胃阴虚表现为胃脘隐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症状;脾阴虚表现为纳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胀等症状;肝阴虚表现为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胁肋隐痛等症状;肾阴...

  • 肾阴虚则以“上火”为主要特征。患者常感腰部、膝关节疼痛,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形体消瘦等。手心、脚心及心口发热,夜间盗汗;口干咽燥,小便短少且色黄。男性可能出现阳强易举、遗精、早泄等症状;女性则可能表现为老月经量少或淋漓不尽。在发病人群方面,肾阳虚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而肾阴虚则多发生...

  • 阴液亏少,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阴虚阳亢,虚热扰心,神不守舍,则见心烦、失眠、多梦;阴虚失润,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故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