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气虚如何用中药调理

第一部:饮食调养
1、气虚体质者适宜常吃性平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大枣,苹果,红薯,淮山药,芡实,土豆,山药,莲藕,香菇,鸡肉,猪肚,牛肉,羊肉,麦芽糖,蜂蜜,糯米,小米,黄豆等。
2、气虚体质者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食物,寒凉最伤脾胃。
3、细嚼慢咽,七分饱;喝水要小口,温饮,否则容易出现脾胃发胀,促生痰湿体质。
4、不能在短期内大量进补,否则容易造成消化吸收困难,引起脾胃积滞。
第二部:保健调养
1、中医益气配方:妻色好气虚质补气养血膏
2、配方优势:按中医体质辩证调养的气血养生产品
3、调理准则:湿困气则难以运行,湿去而气自运,补气理气,辅以祛湿化痰,行气不受阻,补气养血则事半功倍。 ——(理)
4、调理方向:健脾益气,补气养血 ——(法)
5、配 方:阿胶、人参、枸杞、红枣、茯苓、山药、砂仁、橘皮、乌梅 ——(方药)2018-09-1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5:42: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如果是真气虚,可以使用人参、黄芪等药材来补气。然而,现代大多数人并非真气虚,而是气的运行受阻,这种情况多由寒和湿引起。对于寒,可以用姜、桂、附等药材;对于湿,则应使用白术、薏米等药材。现代人饮食过于丰盛,湿气过重,因此长期调理需注意节食。现代人气运不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精神状态。精...

  • 1、气虚:气虚会造成血瘀,引起气血不通,此类患者会身体乏力、出汗,瘀滞会出现疼痛。此类情况需补气,补气应使用黄芪、党参等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调理;2、气滞血瘀:由于生气,气不通畅造成气推动血运行受阻,形成气滞血瘀。此类情况需行气和血,用行气类药物,如柴胡、枳壳、枳实等行气,再配合活血...

  • 1. 胸闷气短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情绪不稳导致的肝气郁结有关,肝郁则气滞,从而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治疗上,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该方能疏肝解郁,行气导滞。2. 若气郁日久,易形成痰浊,痰气互结,亦会导致胸闷气短。此时,可应用瓜蒌皮、陈皮、半夏等化痰药,配合桔梗、茯苓等药材,以达到化痰理气...

  • 胀满疼痛可以吃保和丸或者保济丸进行调理。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出现肝气郁结之证,要吃柴胡疏肝散进行疏肝理气,导滞治疗。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咳喘出现肺气瘀滞,可以吃理气丸。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者运行障碍和相应的症状,可以用针灸推拿局部穴位行调理。

  •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著名的理气、活血化瘀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