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阳池的方法 针刺 阳池留针多久

1 针灸阳池的方法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旋前姿势,第3,4指夹缝的延长线上,距腕背侧横纹下0.4寸。在腕背横纹内1/4与外3/4交界处,总指伸肌腱尺侧缘。
进针方向:从手背面向掌侧面随刺与腕背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进针0.5-1.5寸,或向左,右手刺0.5-1寸。留针20分钟;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直刺,在局部会有酸胀感,可扩散至中指;向左右手刺,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2 阳池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后皮神经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贵要静脉通过。
3.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间通过:前者排列在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块肌肉均有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

3 针灸阳池的功能主治 阳池属手少阳三焦经,此穴上自关冲,至腕陷中,有是调理上,中,下三焦气机的重要腧穴。此穴可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舒筋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耳聋,目红肿痛,喉痹,手腕部损伤,腕关节炎,疟疾,消渴,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4 阳池常用配伍治疗 1.配翳风,风池,耳门,角孙,合谷,侠溪,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火之偏头痛,耳聋,咽喉肿痛,口干等。
2.配风门,天柱,大椎,针刺泻法,清热散寒,调和气血,治疗邪在少阳之寒热头痛。
3.配大椎,后溪,液门,曲池,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疟疾寒热往来。
4.配脾俞,肾俞,三阴交,照海,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补肾,治疗脾肾亏虚之消渴。
5.配外关,阳溪,腕骨,四渎,合谷,尺泽,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肩臂痛,手臂拘挛,腕痛,腕下垂等。

2022-12-11
mcxzy 阅读 77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2:24: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缓解手臂痛症:按摩阳池穴可以缓解手指疼痛、手臂难伸展、难握拳或握拳后难以张开等手臂问题。2、缓解五官疾患:遇到耳鸣、耳聋、眼睛肿痛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对阳池穴进行针灸或按摩等方式缓解。3、缓解头部疾患:偏头痛、侧头痛以及侧头晕等问题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对阳池穴按摩针灸缓解。4、科学看待:阳...

  • 针灸方法上,阳池穴采用直刺方式,深度在0.3-0.5寸之间,既可进行针刺治疗,也可进行艾灸。此穴位为三焦经的原穴,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 阳池的准确位置是在腕骨背横纹处,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可以从穴位名、经属、定位与取法、作用、主治等方面加以了解。1、穴位名:阳池 Yangchi,出《灵枢·本输》。别名别阳。阳,指手背及手少阳。陷者为池。此穴在手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睫尺侧缘之凹陷中,在背为阳,其处凹陷如池,为手少阳...

  • 【取法】俯掌,于第三、四掌骨间直上与腕横纹交点处凹陷中取穴;或于腕关节背部指总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三角骨(膜)。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和尺神经的手背支双重分布。皮下筋膜致密,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和小指的指背静脉渐汇成贵要...

  • - 中冲:在中指尖端的中央。针刺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10. 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保健穴 - 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针刺0.3~0.5寸。- 支沟:在腕背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针刺0.8~1寸。11. 足少阳胆经上的保健穴 - 风池: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