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治阳虚的治疗方法?

阳虚是指体内阳气亏损,其温养、推动等作用减退,以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
阳虚的人需养阳气,这些方法很简单:
1、艾灸督脉:督脉总管一身阳气,古人称为“阳脉之海”,经常艾灸,可激发人体的阳气,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每天泡脚养阳气,古人讲“寒从脚起”,每天坚持泡脚,特别是冬天,泡泡脚可以驱散全身的寒气,泡脚水温保持45度左右,泡至额头微微发汗为佳;人体经络中,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脚心的涌泉穴,泡脚时若按摩涌泉穴,长期坚持还可以调补肾阳。
3、阳虚的人饮食起居要注意:少饮冰镇饮品;不在冷气下同房;不熬夜(熬夜伤阴也伤阳);不随意服用清热解毒药物,以免压制阳气升发;不做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中医说“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造成人体津液亏损,进而损害阳气。2013-04-07
肾阳虚,表现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疼,精神不振,手足冰冷,畏寒怕风,腹泻,身体浮肿等.此外,女子会出现不孕,遗尿,浮肿, 低下等症状.补肾阳虚药物多是热性药,如附子,肉桂,鹿茸等
不过最好是每天早晚都喝一点9味草的瑜圣茶,这个对缓解肾虚有很大的帮助。2019-08-20
阳虚是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此外,阳虚亦可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 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 也可采用传统艾灸疗法:灸背部督脉至阳,命门,腰部膀胱经上的肾俞穴,八髎穴,腹部关元穴,中极穴,足底涌泉穴。2013-04-07
这些东西还是要在医院去看看。2013-04-07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9:08: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桂附地黄丸是中医中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阳虚症状,如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服用时应遵医嘱,适量服用,以达到最佳效果。此外,调整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如保持温暖,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阳虚体质的人,日常饮食也需注意,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鸡肉、核桃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升阳气,改善阳...

  • 此外,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等中医方法来辅助治疗肾阳虚。这些方法能够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肾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总之,在治疗肾阳虚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 - 心阳虚:可选用桂枝甘草汤等方剂来温补心阳,桂枝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甘草可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肝郁脾虚:常以逍遥散为基础方,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湿热重:可用龙胆泻肝汤来清利肝胆湿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是...

  • 适量参与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这些都能有效增强体质,助力身体康复。饮食方面,注重营养均衡,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这些食物不仅美味可口,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滋养身体,助力恢复健康。总之,通过综合的调理方法,我们有望克服肾阳虚带来的困扰,重拾健康与活力。

  • 在中医理论中,脾肾阳虚是常见的一种体质状态,表现为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医治疗脾肾阳虚的方法多样,常用的药物方剂可以针对具体症状进行调理。例如,黄芪8g,山药5g,丁香5g,杜仲8g,桂枝6g,补骨脂5g,益智仁6g,玉竹5g,甘草5g。这些药材具有温补脾肾、增强体质的功效。黄芪被认为...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