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脾胃阴虚的方剂 2 治疗脾胃阴虚的中成药 3 脾胃阴虚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脾胃阴虚 1 拼音 pí wèi yīn xū
2 英文参考 yin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脾胃阴虚为病机, 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病机[1]。指脾胃阴液不足,失其濡润,受纳运化功能减退,并虚热内扰的病理变化[2] 。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出现脾胃阴虚[1]。
参见胃阴虚、脾阴虚:
胃阴虚又称胃阴不足[3]。见《类证治裁·脾胃》。即胃的阴液不足所表现的症候[4]。指胃中阴液不足,失于濡润,胃气不降,并虚热内扰的病理变化[2] 。多由胃病久延不愈,胃热、胃火炽盛,或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所致[4][3]。症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或吞咽不利、口干唇燥喜饮、嘈杂、食后胸膈痞阻、大便干结,甚则干呕呃逆、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4]。治宜滋养胃阴[4]。《温病条辨·中焦篇》:“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注:此阴指胃阴而言)。”《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知饥少纳,胃阴伤也。麦冬、川斛、桑叶、茯神、蔗浆”等药均可选用。
脾阴虚指脾阴亏虚,失于濡养,散精不足,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2]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5]。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5]。多见于各类营养不良证[5]。
42022-10-10
2 英文参考 yin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脾胃阴虚为病机, 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病机[1]。指脾胃阴液不足,失其濡润,受纳运化功能减退,并虚热内扰的病理变化[2] 。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出现脾胃阴虚[1]。
参见胃阴虚、脾阴虚:
胃阴虚又称胃阴不足[3]。见《类证治裁·脾胃》。即胃的阴液不足所表现的症候[4]。指胃中阴液不足,失于濡润,胃气不降,并虚热内扰的病理变化[2] 。多由胃病久延不愈,胃热、胃火炽盛,或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所致[4][3]。症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或吞咽不利、口干唇燥喜饮、嘈杂、食后胸膈痞阻、大便干结,甚则干呕呃逆、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4]。治宜滋养胃阴[4]。《温病条辨·中焦篇》:“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注:此阴指胃阴而言)。”《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知饥少纳,胃阴伤也。麦冬、川斛、桑叶、茯神、蔗浆”等药均可选用。
脾阴虚指脾阴亏虚,失于濡养,散精不足,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2]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5]。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5]。多见于各类营养不良证[5]。
4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