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脾肾阳虚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关于心悸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心悸·脾肾阳虚证的穴位 2 治疗心悸·脾肾阳虚证的方剂 3 治疗心悸·脾肾阳虚证的中成药 4 心悸·脾肾阳虚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xīn jì ·pí shèn yáng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心悸·脾肾阳虚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1])是指脾肾阳气不足,以心悸,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腹胀纳呆,腰痛阴冷,畏寒肢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迟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2]。
4 关于心悸 心悸(palpitation[1][3])为病证名[4]。是指以自觉心跳,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3]。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4]。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5]。因惊恐而发、时发时止者,称惊悸,病程较短而病情较轻[6];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而无休止者,称怔忡,病情较重而病程较长,为心悸之重症[4][6]。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但二者均以心悸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相似[6]。心悸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5]。
针灸治疗心悸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对疾病本身也有治疗作用[7]。但在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倾向时,则应针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7]。

西医的各种心律失常及某些神经官能症出现心悸者,可参照治疗。
详见心悸条。
52022-10-28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9:10: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心悸怔忡:心跳加快,心慌不安,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2,心胸闷痛:心阳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胸部憋闷、疼痛,甚至刺痛。3,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呼吸困难,感觉身体虚弱。4,畏寒肢冷:对寒冷敏感,手脚冰凉,甚至四肢厥冷。5,面色苍白或青紫:阳气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导致面色...

  • 肾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膝酸软,伴随畏寒怕冷,患者的精力状态通常不佳,表现为精神不振。舌质淡且边缘有齿痕,舌苔呈现白色,脉象沉弱无力。男性可能出现阳痿早泄,女性可能出现宫寒不孕的情况。此外,肾阳虚也可能导致大便长期溏泄,甚至五更泄泻,腹部胀满,以及心悸、咳喘等症状。其基本病理变化源于...

  • 心悸的病因病机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素体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 心悸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该病。

  • 【答案】:C 困倦易睡,畏寒肢冷,肢面浮肿,下肢为甚,舌淡暗苔白滑,脉沉细微,提示肾阳虚水泛,心悸怔忡,神志朦胧,为心阳不足,故为心肾阳虚证,该证以心悸怔忡,肢面浮肿,并伴虚寒征象为辨证依据。无泻痢纳呆故不是脾肾阳虚;痰湿困脾与脾气虚弱均应有纳呆困重等表现。故选C。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