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与虚证有何区别

:(一)虚证 虚证的形成,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 汗,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精气夺则虚”。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 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腑的不足造成 的各脏腑的虚证。 治则:补虚。益气、养血、滋阴、补阳。
(二)实证 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 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 主证: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候,其特点是邪气盛,正气衰, 正邪相争处于激烈阶段。 治则;泻实攻邪是治疗实证的主法,所谓“实则泻之”。2012-06-14
1.神志:虚证精神萎靡不振,实证烦燥发狂。
2.面色:虚证面色苍白萎黄,颧泛红,实证满面通红。
3.二便:虚证便溏溲清,实证腹胀便秘,小便不利。
4.心胸:虚证心悸、气短,实证胸闷、气粗。
5.舌象:虚症舌体胖嫩或瘦小,舌苔少或无苔,实证舌质苍老坚敛,舌苔厚或腻胎。
6.脉象:虚证脉象虚而无力,实证脉象有力。
(一)虚证
虚证的形成,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精气夺则虚”。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
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虚证(如肺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脾气虚、肾阳虚等)。下面列表说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证候及治则。脏腑的虚证在脏腑辨证中讨论。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鉴别表
分类共同证侯不同证侯治则常用方剂气虚面色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纳少,舌淡胖,脉无力气短,乏力动则气急等症明显,脉虚无力益气四君子汤等阳虚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迟补阳肾气丸、参茸丸等血虚消瘦,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脉细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养血四物汤等阴虚低热或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红绛,质瘦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滋阴六味地黄丸等
从上表可以看出:气虚和阳虚,属阳气不足,故临床表现相似而都有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气虚是虚而无“寒象”,阳虚是虚而有“寒象”――怕冷,形寒肢冷,脉迟等。血虚和阴虚属阴液不足,故临床表现相似而都有消瘦,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血虚是虚而无“热象”,阴虚是阴液亏损不能约束阳气而导致阳亢,故为虚而有“热象”――低热或潮热,口干,咽燥等。
(二)实证
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
临床表现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候,其特点是邪气盛,正气衰,正邪相争处于激烈阶段。常见症状为高热,面红,烦躁,谵妄,声高气粗,腹胀满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肿块,水肿,食滞,虫积,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治则;泻实攻邪是治疗实证的主法,所谓“实则泻之”。但泻火、通便、逐水、祛痰、理气、活血化瘀、消导和驱虫等不同的泻法用于不同病邪产生的各种实证,将在有关章节中讨论。
辨证虚证与实证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从发病时间上,新病、初病或病程短者多属实证,旧病、久病或病程长的多属虚证;从病因上,外感多属实证,内伤多属虚证;从体质上,年青体壮者多属实证,年老体弱者多属虚证;从临床症状与体征上,参考下表鉴别。

2018-03-30
实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确实在那里有长东西或器质病变,比如,看得见的皮肤有鼓包,摸上去硬硬的,便秘是按腹部,里面硬硬的等等;虚证指外表看不出来,也摸不出来,根本就没有东西或器质性病变的症状,比如,有人肚子痛,看上去无异样,摸也软软的无硬块、气血不畅经脉不和引起痛证等,上白领常喊腰痛、肩膀痛但去医院查又没问题等,多是虚症。2012-06-14
mcxzy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39: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中医实践中,区分虚实证非常重要。虚证和实证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虚证需要通过补益疗法来恢复阴阳平衡,而实证则需要通过泻火解毒等方法来清除体内的邪气。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阴阳格拒的状态,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此外,阴阳格拒的概念还涉及到脏腑功能的失调。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

  • 虚证与实证并不是简单地谁比谁严重,它们是中医理论中相对的概念,就像“左”与“右”一样,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中医的辨证论治中,有八纲辨证的概念,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个方面,它们是分析疾病性质的重要工具。虚证指的是人体正气虚弱所表现出的症状,实证则是邪气旺盛的表现。表虚...

  • 1. 实证是指由邪气过盛引起的各种病症,表现为症状明显、病情剧烈。2. 虚证是指由正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表现为体质虚弱、功能减退。3. 外实证主要特征为无汗、头痛、身体疼痛,通常与外界邪气的侵袭有关。4. 内实证则以代谢障碍、脏腑功能失调和体内津液枯竭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内在机能的异常。

  • 1. 实症转虚证与真实假虚证的本质差异,首先体现在患者气血水平上。实症通常表示正气充足,在与邪气抗争时表现得较为剧烈和明显。而虚症则表明正气与邪气相持,但由于气血亏虚,表现出来的症状较为缓和和平静。2. 在实证转虚的过程中,患者的体质往往会变得更弱,其气血水平相比实证时会有所下降。这与...

  • 3. 二便:虚证患者大便可能溏泄,小便清长;实证患者则腹胀便秘,小便不利。4. 心胸:虚证患者心悸、气短;实证患者则胸闷、气粗。5. 舌象:虚证患者舌体可能胖嫩或瘦小,舌苔少或无苔;实证患者舌质苍老坚敛,舌苔厚或腻。6. 脉象:虚证患者脉象虚而无力;实证患者脉象有力。(一)虚证 虚证通常由...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