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总结

刘渡舟

厥阴比少阳阴邪要重,所以叫做阴之极,但是有阳气来复的条件,所以有寒热错杂的表现,不同于少阴病。寒热错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乌梅丸证,寒热并用,主要是酸收,治疗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一个是干姜黄芪黄连汤证,主要是苦降,治疗呕吐是理想的方剂;一个是麻黄升麻汤证,虽然寒热并用,但是是遏制宣发阳热,所以治疗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的厥利,吃了以后要出汗,汗出才解。

厥阴还有一个特点是阴阳进退,寒热胜复。寒代表有邪气,热代表正气,寒热互现类似寒热往来。所以厥阴最大特点是厥和热趋向何多何少,何盛何衰,可以辩证阴阳消长的情况。

第三个特点是厥阴病讲究厥,概括了寒热虚实,用阴阳气不顺接来解释。所以在复杂情况下,可以根据阴阳两方面盛衰来掌握病机。寒厥用四逆辈治疗;同时血虚有寒的厥冷,用当归四逆汤;热厥用白虎汤或者下法解决;寒热错杂就包括了蛔厥在内的乌梅丸证和麻黄升麻汤证。

第四个特点是下利,下利也分寒热虚实,寒性下利用四逆汤,热性下利用白头翁汤。热性下利特点是口渴,下重。寒热错杂下利用麻黄升麻汤和乌梅丸,实证下利用小承气汤。

胡希恕

中医因为技术原因,没办法认识病,只能通过疾病的反应来看问题,也就是从症状找问题,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这不是哪个人,哪个时代的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这个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治疗方法和用药,都是经过长期观察实践证明的。古人经常把现象当本质,但是规律是不变的。这些规律结论应该在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上。

六经就是这个规律的病型,就是表,里,半表半里,是疾病反应的病位,内经的六经和伤寒六经不一致。现在有人认为桂枝是驱风邪的,但是心脏病也用它,显然是主观设想。至于温病,越搞越离开事实。温病是发热而渴,不恶寒,是与太阳病相比较。发热而渴,不恶寒,说明是里热嘛,就是白虎汤证,只有清热一个办法,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书里已经包含了。同样有栀子豉汤,三黄泻心汤,大黄泻心汤,白虎汤等,都是去热的,都可以治疗温病。所以我认为伤寒中风作为太阳病两种证型可以,但是没有风湿寒邪一说。

八纲首先然认识表,表就是体表,皮肤,肌肉筋骨,在人躯体最外头,如果疾病反应在这个病位就叫做表证。里指肌肉里头,消化管道,大小肠胃组成的消化管道,反应在这个部位就是里证。半表半里就是里之外,表之内,就是胸腹腔间,一切脏腑,除了脑髓外,都在这里头。八纲实际是九纲,半表半里纳入了里。

阴阳并不是现在说的阴虚阳虚,而是指性。生病后生理机能会改变,尤其是代谢机能,一方太过,另一方就不及,太过就会兴奋亢奋,这是阳性;沉衰,抑制的,这是阴性证,所以病的变化不会离开这两大类。但是阴阳还要辨寒热虚实,寒和虚是不及,热与实是太过,这四种统属阴阳,所以阳证里有阳热,阳实,也有阳虚热。在六经基础上,还要分析虚实,这样表里阴阳,,寒热虚实都有了,八纲都具备了。

有了表里寒热寒热虚实,就有治疗的法则,热就用寒药,太阳病就发汗。但是有治则不能治病,需要方证,先辨六经,就是六个固定证型,再分寒热虚实,确定法则后,进一步根据表现确定方证,这是这书的思路。

八纲六经是万有疾病的一般规律,所以一个病有这个证,就用这个方法来治疗,这是辨证施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般规律,也就是疾病的通治方法。比如只要是太阳病,桂枝证就用桂枝方。西医在疾病一般规律认识解释的很好,这是西医对它的认识。

所以中医用一个病固定用一个方子,是不成立的。中医认为人体对疾病是有抗争的,就是正邪交争,体表就想用发汗的方法,里证就想用吐下的方法排除,半表半里就借助各种脏器功能把疾病排除,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这是人体自然结构与疾病斗争的方式,也离不开这几个方位,所以病位就固定了。如果病位固定,机能亢奋就是阳性证,机能沉衰就是阴性证,斗争形式是不出这个范围的。

中医辨证施治,是适应人体机制的。比如表证,要发汗而机体发不出汗,比如麻黄汤证,用麻黄汤发汗,病就好了。中风证虽然出汗驱邪,但是津液虚,所以不但不能驱邪,反而把邪留下了。太阳病篇说那么多,就是因为病不是固定的,随着治疗的关系或者误治传变,出现各种情况,需要应急。

表证里证都比较单纯,主要半表半里不好辨。例如口苦咽干目眩,白虎汤证也有这个表现,里面的热顺着孔窍上来,就出现这种情况。古人对这个是没法认识的,不好简单概括,所以少阳和厥阴提纲是不全面的,只能参考。如何辨,就成了问题,实际也简单,出了表里,剩下的就是半表半里。简单的说,不用发汗治疗的病,也不用吐下治疗的病,都是半表半里,阳性反应的是少阳病,阴性的是厥阴病。

刘志杰2022-07-18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6:38: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以末梢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是本方的主治方向。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阳痿、红斑性肢痛、硬皮病、手足皲裂、精索静脉曲张等;大动脉炎也可使用本方;大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冠心病也有使用本方的场合,临床不可忽...

  • 一、厥阴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这是厥阴提纲,也是乌梅丸主症。 二、厥阴脉象——脉弦而沉,垮,像绳索被剪断。有时是沉而无力,沉,塌,细细的,里症治好了脉会浮起来一点,如果脉一直沉着起不来,那就是变成厥阴体质了。 三、厥阴病的特色:从情志...

  • 适合厥阴病的人常用的几个方剂在此也做个总结。一、乌梅丸 1、方剂:乌梅、细辛、干姜、黄连、炮附子、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2、作用:具有缓肝和中、清上温下的作用,3、现代应用:治疗蛔虫、厥阴头痛、久利、手脚冰冷、上热下寒寒热错综的病症等。二、当归四逆汤 1、方剂:当归、桂枝...

  • 7.厥阴为半表半里阴症,治法禁汗、吐、下。治疗上以调和阴阳,温下清上为主,如代表方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麻黄升麻汤、干姜芩连汤等等 8.厥阴病的主要方剂以及主证:乌梅丸是最主要方剂。主症,上热下寒,手足厥冷,心中烦燥,呕吐,拉肚子。柴胡桂枝干姜汤:胸胁满,又冷又热,怕风,汗出...

  • 流鼻血、治金疮、淋巴的结核发炎、肝热、眼睛发炎、尿道炎、肝炎、乳腺炎、盆腔炎、肝炎。5.你认为厥阴病的人在性格,能量上有哪些特点,他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厥阴病人在情志上比较激进,有理不饶人,强词夺理。能量上比较阴阳不定。整个状态有点神经病的样子。这就是我想象的厥阴病的样子。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