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方剂总结

一、 乌梅丸

药物组成: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方证:

1. 手足厥冷、心中烦狂。

2. 呕吐、腹中痛。

3. 腹泻、大便稀溏或泻下粘液。

4. 口苦、目赤、小便黄。

[现代应用)

1, 寄生虫性疾病可使用本方,如胆道蛔虫症、蛔性肠梗阻、钩虫病等。

2.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等疾病以腹痛、呕吐为主证时也可使用本方。

3. 以慢性、顽固性腹泻为主证的疾病多见到本方证。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等

4、 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青光眼、翼状胬肉、美尼埃综合征、口疮、化脓性中耳炎等五官科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

5. 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白癜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哮喘、肺炎、糖尿病、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失眠、多发性直肠息肉、妊娠恶阻、慢性盆腔炎、功能失调子宫出血、痛经等都有见到本方证的机会

二,当归四逆汤

药物组成: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炙 甘草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10g-30g)

[方证]

1.手足厥寒、麻木、冷痛,甚至青紫。

2. 腹痛、头痛,或腰痛、腿痛、脚痛。

3. 脉细,舌淡苔白。

[现代应用)

1、以末梢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是本方的主治方向。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阳痿、红斑性肢痛、硬皮病、手足皲裂、精索静脉曲张等;大动脉炎也可使用本方;大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冠心病也有使用本方的场合,临床不可忽视。

2. 高血压头痛、脑外伤头痛、牙龈炎、三叉神经痛、消化性溃疡、肠痉挛、输尿管结石、肩周炎、慢性腹膜炎、腰肌劳损、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等各种疼痛性疾病见有四肢末端发冷者。

3. 还用于梅尼埃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怠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阴吹、缩阴症、腱鞘炎等疾病;另外,外感病初期、发热误汗后、月经期或同房时(后)感寒受凉。

三、四逆汤方

药物组成: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方证]

1. 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委靡,二便清利,脉微欲绝属里虚寒甚者。

2,汗、吐、下不当伤津损阳而造成的肢冷、疼痛、畏寒、喜睡、面色少华、

舌淡暗、苔白腻、黑润或白滑而脉象呈沉、细、微、软等无神,或寸部空浮无力

等症者。

[现代应用]

1. 本方最常用于循环障碍性疾病,如急性心功能衰竭、心动过缓造成的脑

动脉供血不足和多种原因造成的休克。

2.以消化道功能衰竭,下利清谷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

炎、小儿秋季腹泻等;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见本方证。

3. 其他方面如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复发性口疮、慢性咽炎、胃下垂、

慢性前列腺炎、缩阴症等。

四、瓜蒂散方

药物组成:瓜蒂 赤小豆右二味,各等分,异捣筛,合纳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匙,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也。

方证: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

五、茯苓甘草汤方

药物组成:茯苓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桂枝二两(去皮)

主治: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现在代运用:胃胀气,胃水肿

六、白头翁汤

药物组成: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方证:

1. 发热、口渴、下利、里急后重、便脓血。

2. 或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3. 舌红苔黄,脉数。

[现代应用]

1. 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

道炎症。

2. 对于结膜炎、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痔疮、黄水疮、淋巴结核、癔病

性震颤等

七、小承气汤方

药物组成: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三枚(炙) 厚朴二两(去皮尖)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二味,取一升二合,去滓,纳大黄,再煮一二沸,去滓,分温二服,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方证:

1.胃中燥、大便干(或初硬后溏)、小便数、谵语、潮热或无潮潮热者。

2.大承气汤证煤来不甚坚硬,微烦而稍缓者。

3.脐腹胀满,按之有弹力,舌苔厚腻,脉滑实的呃逆或便秘患者。

[现代应用]

1, 传染性疾病,如急性黄疸性肝炎、乙型肝炎、菌痢、肠炎、肠伤寒、乙

型脑炎、伤寒、副伤寒、出血热等。

2.急胰症,如粘连性肠梗阻、小儿麻痹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产后麻

痹、吐肠梗阻、手术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胆囊炎、小

儿胆道蛔虫症、溃疡病穿孔、慢性胃扭转等。

3. 其他如五官科的结膜炎,角膜炎、扁桃腺炎、舌炎、牙周脓肿等;脱肛、

痔疮、过敏性紫癜、肾功能衰竭、肺心病、哮喘性支气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

食物中毒等。

八、栀子豉汤方

药物组成: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方证: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现代运用:心烦,热郁胸膈

九、紫参汤方

药物组成: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方证: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

现代运用:拉肚子的时候肚子痛,或者是胸口痛,治肝炎,治肝硬化,肠癌,冠心病,心脏病

十、诃黎勒散方

药物组成:诃黎勒十枚(煨)

方证: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等

功效:敛肺,涩肠,下气。2022-06-24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3:15: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十、诃黎勒散方

  • 1.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

  • 1、方剂:乌梅、细辛、干姜、黄连、炮附子、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2、作用:具有缓肝和中、清上温下的作用,3、现代应用:治疗蛔虫、厥阴头痛、久利、手脚冰冷、上热下寒寒热错综的病症等。二、当归四逆汤 1、方剂:当归、桂枝、细辛、白芍、炙甘草、木通、红枣。2、作用:温经散寒、养血...

  • 血虚受寒引起的厥冷和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可以温补血脉,恢复正气。寒饮呕吐的症状,吴茱萸汤则能温胃止呕。厥阴病变证中,呕而发热可能预示病情转向阳证,此时应以小柴胡汤进行和解。下利谵语是实热下利,可用小承气汤缓和治疗。厥逆证的治疗则针对不同的症状。寒厥表现为下利厥逆、大汗出、微热恶...

  • 1,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得与蜜杵二千下,成丸子。主治:①治蛔虫,胆囊虫发炎。②消渴,上热下寒③治久利,下利。④阴阳分裂,外热里寒⑤保肝护肝,并...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