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方剂及应用临床

1,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得与蜜杵二千下,成丸子。

主治:①治蛔虫,胆囊虫发炎。②消渴,上热下寒③治久利,下利。④阴阳分裂,外热里寒⑤保肝护肝,并解酒,肝火旺,眼睛发炎。⑥失眠,焦虑,抑郁,⑦腹部绞痛,腹泻。

2,乌梅黄糖汤:下气除热烦满。气上撞心,中疼热。

3,乌梅甘草汤:治胃气痛,胃痛。

4,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木通二两,大枣25枚(现在12枚)

治疗:①手足厥冷,脉沉或脉细。②指头寒,③身体腹部扯痛④肠道、腹腔发炎。

5,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附子15克。

6,四逆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治疗:①大汗出,热不去。手脚冷,身体抽痛②拉肚子,手脚发冷怕冷。

7,瓜蒂散:瓜蒂,赤小豆,等分。治疗心下闷,烦,吃不下。吐法。胸中痹

8,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甘草一两,生姜三两,桂枝二两。治疗手脚冰冷而心下悸,心下有水先治水。

9,五苓散:汗出,小便不利,口渴。出汗阳虚

10,人参附子汤:人参二两,附子一枚,炮干姜二枚,半夏半升,阿胶二两,柏叶三两。治疗:咽喉不利,手足冷,唾脓血,拉肚子不止。

11,人参干姜汤:人参二两,附子一枚,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治疗咽喉不利,手足冷,唾脓血,拉肚子不止时用了人参附子汤没有好用人参干姜汤。

12,麻黄升麻汤方: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知母一两,黄芩一两半,桂枝二两,白术一两,甘草一两。治疗:上焦热,下焦寒,肺在热,肠在寒,中间热,手脚寒,阴阳不得相交

13,干姜黄连人参汤:食入口则吐,下焦寒到理中汤四逆汤的水泻,上焦呕吐,一吃就想吐。

14,白头翁汤:白头翁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主治:热利下重

15,小承气汤:大黄四两,枳实三枚,厚朴二两2022-06-29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3:18: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乌梅丸 古代剂量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蘗(六两)现代剂量(仅供参考)乌梅(270g) 细辛(90g) 干姜(150g) 黄连(240g)当归(60g) 附子(90g,炮) 川椒(60g...

  • 方证: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现代运用:拉肚子的时候肚子痛,或者是胸口痛,治肝炎,治肝硬化,肠癌,冠心病,心脏病 十、诃黎勒散方

  • 下利不止、手足厥逆等症状,表明邪热与寒邪并存,需要清热、温里、补虚和宣郁,麻黄升麻汤便是适宜的选择。热性下利则表现为大便粘腻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可用白头翁汤清热止利。血虚受寒引起的厥冷和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可以温补血脉,恢复正气。寒饮呕吐的症状,吴茱萸汤则能温胃止呕。厥阴病...

  • 适合厥阴病的人常用的几个方剂在此也做个总结。一、乌梅丸 1、方剂:乌梅、细辛、干姜、黄连、炮附子、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2、作用:具有缓肝和中、清上温下的作用,3、现代应用:治疗蛔虫、厥阴头痛、久利、手脚冰冷、上热下寒寒热错综的病症等。二、当归四逆汤 1、方剂:当归、桂枝...

  • 治疗原则是清热上部,温养下部,乌梅丸是经典的代表方剂。厥阴病若出现厥逆,需辨析寒热性质,如脉微厥逆、恶寒下利者属阳虚寒厥,应用四逆汤或四逆加人参汤等回阳救逆。血虚寒厥则表现为手足冰冷,脉细微,应以养血散寒为主,如当归四逆汤等。厥阴病的预后与阴阳气的交互有关。张仲景认为,厥阴病...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