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方剂及临床运用

一、乌梅丸

古代剂量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蘗(六两)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乌梅(270g) 细辛(90g) 干姜(150g) 黄连(240g)当归(60g) 附子(90g,炮) 川椒(60g,去汗) 桂枝(90g) 人参(90g) 黄柏(90g)

现代应用:

1、顽固型慢性腹泻,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等查不出实质肠道器质病变。

2、主治肝热阳郁证。

二、乌梅甘草汤

治胃痛。

当归四逆汤

当归(90g) 桂枝(90g) 芍药(90g) 细辛(90g) 甘草(60g) 通草(60g) 大枣(25枚,擘)

主治:脉沉、细。手足厥冷、肠道发炎、腹部扯痛。

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当归(9g) 芍药(9g) 甘草(6g,炙) 通草(6g) 桂枝(9g,去皮) 细辛(9g) 生姜(24g,切) 吴茱萸(30g) 大枣(5枚,擘)

主治:厥阴四逆、内有久寒。

四、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大汗出,热不去。手脚冷。

五、瓜蒂散

瓜蒂(3.8g,熬黄) 赤小豆(3.8g)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六 、茯苓甘草汤

茯苓(6g) 桂枝(6g,去皮) 甘草(3g,炙) 生姜(9g,切)

张仲景用本方治疗水饮停留于胃中,阻碍气机,郁遏清阳所致的“厥而心下悸”。

七、五苓散

猪苓(9g,去皮) 泽泻(15g) 茯苓(9g) 桂枝(6g,去皮) 白术(9g)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八、人参附子汤

主治咽喉不利、唾脓血、拉肚子不停。若不好可改为人参干姜汤。

九、麻黄升麻汤

麻黄(7.5g,去节) 升麻(3.8g) 当归(3.8g) 知母(2.3g) 黄芩(2.3g) 萎蕤(2.3g) 芍药(0.8g) 天门冬(0.8g,去心) 桂枝(0.8g,去皮) 茯苓(0.8g) 甘草(0.8g,炙) 石膏(0.8g,碎,绵裹) 白术(0.8g) 干姜(0.8g)

本方主治邪陷阳郁,寒热错杂之证。麻黄升麻汤,方中升散、寒润、收缓、渗泄诸法具备,推其所重,在阴中升阳,故以麻黄升麻名其汤。膏、芩、知母苦寒,清降上焦之津,芍药、天冬酸苦,收引下焦之液,苓、草甘淡,以生胃津液,归、术、萎蕤缓脾,以致津液。独是十味之药,虽有调和之致,不能提出阴分热邪,故以麻黄、升麻、桂枝、干姜开入阴分,与寒凉药从化其热,庶几在上之燥气除,在下之阴气坚,而厥阴错杂之邪可解。

十、干姜黄连人参汤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9g)

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疼痛,饥饿时加重,吞酸,纳差。舌苔薄黄,脉细。本方寒热并用,扶正祛邪。《伤寒论》用于心下痞硬、呕逆、下利等症。方中干姜辛温散寒,解脾胃凝聚之阴寒,促脾为胃敷布津液;黄芩、黄连泄热燥湿,除胃中积热;人参扶助正气。四药合为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泄热除痞,平衡阴阳,恢复脾胃受纳腐熟、运化转输功能之良方。

十一、白头翁汤

白头翁(6g) 黄柏(9g) 黄连(9g) 秦皮(9g)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十二、小承气汤

大黄(12g,酒洗) 厚朴(6g,炙,去皮) 枳实(9g,大者,炙)

阳明腑实证。症见谵语,便秘,潮热,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亦可用之。2022-07-30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5:18: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下利不止、手足厥逆等症状,表明邪热与寒邪并存,需要清热、温里、补虚和宣郁,麻黄升麻汤便是适宜的选择。热性下利则表现为大便粘腻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可用白头翁汤清热止利。血虚受寒引起的厥冷和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可以温补血脉,恢复正气。寒饮呕吐的症状,吴茱萸汤则能温胃止呕。厥阴病...

  • 一、乌梅丸 古代剂量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蘗(六两)现代剂量(仅供参考)乌梅(270g) 细辛(90g) 干姜(150g) 黄连(240g)当归(60g) 附子(90g,炮) 川椒(60g...

  • 方证: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现代运用:拉肚子的时候肚子痛,或者是胸口痛,治肝炎,治肝硬化,肠癌,冠心病,心脏病 十、诃黎勒散方

  • 适合厥阴病的人常用的几个方剂在此也做个总结。一、乌梅丸 1、方剂:乌梅、细辛、干姜、黄连、炮附子、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2、作用:具有缓肝和中、清上温下的作用,3、现代应用:治疗蛔虫、厥阴头痛、久利、手脚冰冷、上热下寒寒热错综的病症等。二、当归四逆汤 1、方剂:当归、桂枝...

  • 《伤寒指掌》阐述了厥阴病的热证特点,如消渴(肝火旺盛)、气上撞心(肝火侵心)、食欲不振(风木克土,胃虚)、腹泻(土受木克)。治疗原则是清热上部,温养下部,乌梅丸是经典的代表方剂。厥阴病若出现厥逆,需辨析寒热性质,如脉微厥逆、恶寒下利者属阳虚寒厥,应用四逆汤或四逆加人参汤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