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秘的中医治法有哪些?

[治法]滋阴通便。
[常方]增液汤。
[方义]生地可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玄参补气滋阴,麦冬养阴润燥。
[处方]生地15克,玄参10克,麦冬2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可加芍药、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栝楼仁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沙参10克,麦冬2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山茱萸120克,丹皮90克,泽泻90克,山药120克,茯苓90克,熟地24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1~2次,淡盐汤送服;或改为汤剂。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生地15克,玄参10克,麦冬20克,大黄6克泡水兑服,枳实10克,厚朴10克)增水行舟。
2019-12-27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3:05: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热秘用麻子仁丸,气秘用六磨汤,冷秘用大黄附子汤,虚秘用黄芪汤,血虚秘用润肠丸,阴虚秘用增液汤,阳虚秘用济川煎。辨证使用寒下、温下,防止产生依赖,配合外治法,疗效良好。

  • 内治法: 六磨汤。槟榔、沉香、木香、大黄、枳实、乌药。外治法: 针灸治疗、中药灌肠、摩腹等。虚秘,分为气虚秘、阴虚秘、阳虚秘三种。气虚秘: 如果是大便秘结,同时排便时伴有汗出短气、便后乏力,肢倦懒言等情况,考虑是气虚秘,可以口服黄芪汤加减进行治疗。血虚秘: 如果是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 治法:养血润燥。方药:润肠丸。 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畅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以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3.阴虚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

  • 您好,阴虚证的中医治法主要为:滋养阴液等。

  • 病情分析: 滋阴,中医名词,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常用药物如沙参、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 滋阴又指补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唇赤颧红、虚烦失眠、潮热盗汗、喘咳咯血、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补阴丸等;常用药如天门冬...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