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图,这十大穴位最补血,常艾通血活络,快收藏

很多人都知道艾灸能强壮身体,治疗疾病,但是对于许多上班族而言,每天坚持到医院进行艾灸谈何容易。难道自己就不能在家里进行艾灸吗?哪些疾病又是对应哪些穴位的呢?不要急,下面我为你介绍艾炙的穴位有哪些,艾灸十大补血养生穴是什么等相关内容。 一、天枢穴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于中腹部,脐旁开两寸。此穴位输出的强盛之气具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作用。常对天枢穴施灸,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 ”毒素”的困扰。 二、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两寸。此穴是人体脾血的归聚之处,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在血海穴施灸,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均有效,配合关元穴、三阴交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艾灸此穴同时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血海擅调妇科血病,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它能调血、理血、引血。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常对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同时可起到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四、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胃脏精气功能的聚焦点。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称长寿穴。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五、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位于脐中下3寸。此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古有「 ”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艾灸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著。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隐白穴有统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 *** 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于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距缝匠肌外侧凹陷处。髀关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艾灸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艾灸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艾灸时配合颊车穴、肾腧。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艾灸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期门穴 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位于 *** 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艾灸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位于侧腹部,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2-11-12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9:04: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血海穴能补气血。血海穴位于膝关节上方,当人体血盛时气血容易充盈于此处,可通过艾灸此穴位来帮助人体补充气血。具体解释如下:血海穴的艾灸功效 血海穴是人体经络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调和气血、补血养气的功能。通过艾灸刺激血海穴,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从而改善气血不足的情...

  • 女人要记住十大补血穴位:一、血海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具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能,能祛除体内淤血,促进新血生成。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二、天枢穴: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保持胃经和大肠经活络...

  • 1、血海穴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

  • 人体十大补血穴位 血海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运化脾血,引血归经 天枢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肚脐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三阴交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在小腿内侧,足踝骨的最高点上3寸处 作用:调和气血,补肾养肝 ...

  • 1、第一大穴: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最大的穴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大椎穴,传统中医称它为“诸阳之会”,因为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