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常用穴讲解

《黄帝内经》提倡:夏天要养阳,秋天要潜阳,冬天要养阴。

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夏天吹空调,喝冰镇冷饮食物,熬夜...... 不仅没养阳,反而还消耗了大量的阳气;那么冬天我们要消耗的大量阳气哪儿来?!

如果秋天和冬天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继续养阴,不然肯定阴阳失衡! 因此,现代人在秋天一定要温补阳气,以备整个冬天的使用

艾灸核心点

1,秋天用艾灸温阳,用食物养阴;

2,艾灸时间缩短为每个穴位15-20分钟。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4穴位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

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

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太白穴:

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

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关元穴:

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

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

《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气海穴:

扶正固本、培补元气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

”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怎么养阴?

有的人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湿透床单,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许多顾客很顾虑,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浊物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

有的艾灸,觉得汗流的太多了,心里上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怎么办呢?

实际上,这时我们在继续艾灸的同时,再增加2个止汗的穴位“合谷穴、复溜穴”,这样就安心了!

另外,艾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艾灸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后,脏腑元气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之火联合作用,使体内病邪(浊水、浊气)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使体内的病邪之气以汗液和放屁、打嗝的形式不断地排出

艾灸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介绍

利用艾火长期温灸五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下面就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

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 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

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

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姜片等。

可以配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最后介绍一下

中医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中医认为,湿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一种病因,当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湿邪就会侵犯人体,无论是外湿还是内湿,都会让人产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嗜睡、犯困等症状,而艾灸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能够治疗湿邪带来的疾病。下面我们看看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5、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运动、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拒绝湿邪的入侵。

传递健康!传播❤️❤️爱2022-07-31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4-11-15 16:20: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

  • 好轻松温灸棒是由中国医学美容研究院研发生产的专利产品,选用进口高档材料、人性化的设计、采用标准化生产工艺精制而耐乱成。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新型治疗、保健、美容佳品。好轻松温灸棒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圆橡、操作简单,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好...

  • 所以“抚养正气”是延年益寿养生的根本法则。“四大养生灸法”就是通过艾灸人体的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来温补脾肾,补益肾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功效,使正气自然不绝沃,肾水自然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