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各种中药的性味归经的资料文本,要详细的

我这里有两个版本介绍性味归经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除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之外,还有一部分性质平和,称之为平性的药物。由于平性药物的作用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五气,而在习惯上仍叫做四气。平性的药物,因为它作用缓和,一般说来,不论是寒性的或热性的病症,都可配合应用。
味,就是药物的滋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辛,就是辛辣(如生姜)或辛凉(如薄荷、冰片)的滋味,能发散、能解气。一般发汗的药物和解气的药物,大都有辛味。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的药物,大都有甘味。
酸,有收敛作用。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等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
苦,有泻火(就是指清火作用很大的意思)、清热、燥湿(指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有苦味。
咸,有泻下、软坚(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多带有咸味。
此外,还有一种淡味。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显著的滋味,所以实际上虽有辛、甘、酸、苦、咸、淡六味,习惯上仍叫做五味

每个药物的治疗作用,对脏腑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所谓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治某经或某几经的病,就归这经或这几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因为经络起着沟通人体表里内外的作用,生理上相互协调,发病时也相互影响。所以,表证可以影响到脏腑,里证又可反映到体表。通过系统的归纳分析,四诊合参,确定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便可得出归经所在。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但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由于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往往不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还须注意,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再者,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很多朋友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少。实际上这是个相当有害的观点。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了解中药为什么可以治病。中医认为无论是任何食物,都会有自己的性质气味,而食物被人们吃到肚子以后,会依自己的性质气味而补充到各个不同的经络,中医称这为“性味归经”。所谓的中药就是“性味归经”比较明显的食物。中医也就利用药物的不同“性味归经”来治疗疾病的,你找本中药书看看,每样中药都要注明“性味归经”。比如说你便秘了,几天拉不出大便,而且身热冒汗,喜喝水。中医认为你这是胃经出问题了,你可以吃些“大黄”来治疗。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你喝下大黄熬成的中药后,中药大黄就会按自己的性味归经疏通你的胃经,然后你会很快地想去上厕所,将多日的大便拉出来,也就治好了你的便秘。
  
  中医认为“五谷皆为药”。怎么理解呢?我们吃的任何食物,包括大米饭,小麦等主食也有自己的性味归经,当然可以用来治疗合适的病变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实际上米、麦等少数食物的性味归经是比较平衡的,可以供人长期食用而不会出问题。你想想看是吗?全世界人民都是吃那么几种食物作为主食的,可见这类食物并不多。如果你天天将人参当饭来吃,我保证要不了多久,你就会“人参中毒”啦。
  
  中医还认为“凡药三分毒”,就是说所有的药物都有自己的性味归经,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只有药对证了,对人才是好的,否则就是毒药。比如上面提到的胃经问题引起的便秘,你不去吃大黄,倒去吃人参,那么人参对你来说就是毒药了。我们来看看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肺、脾、心、肾经。人参并不治疗胃经的疾病。
  
  现在市面上很多中成药,很多朋友会认为没有副作用而随意服用,而很多完全不懂中医的医生也随意地给患者开中成药。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应该知道中成药也是有适应证的,药不对证绝对是对人体有害的。中药无法像西药那样将所有所谓副作用列出来,但大家要明白,选择中药之前,你得知道你选择的中药或中成药是治疗什么的。选择不对,你吃下去的就是毒药,而不仅仅是副作用。所以说,中成药的滥用也是挺可怕的。
  
  有人喜欢用西药的标准去分析中药或诋毁中药。这是很不客观的,现在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如果只会走这条路,无疑是死路一条。你没有认真去研究性味归经,反而套用西药标准去研究抗病毒,去研究毒副作用,是不是死路一条?曾经看过某名医的医案,对危重病人重用“附子”,用量达300克。我们知道附子有毒,一般用量也就3~10克,用到300克,按西医分析就是毒死人的份量啦。可是患者并未被毒死,而且医好了病,还不留后遗症,这就是中医中药的神奇。
  
  “药对证,大黄也是补药;药不对证,人参也是毒药”。所以说,关于中药的正确理解是,用得好就是好药,用得不好就是毒药。关键是用药的人,而不是中药本身。2006-02-06
建议你去书店买一本《中药学》,绿色封皮,现在中医药大学都用这个教材2006-02-06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49: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除了寒、热、温、凉这四种药性之外,还有一类性质较为平和的药物,被称为平性药物。尽管这些药物的效果不如寒凉或温热药物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依然被视为属于寒、热、温、凉、平五气之一。平性药物的作用较为温和,因此,无论是寒性还是热性的病症,都可以考虑使用。味是药物的另一种属性,...

  • 1. 中药金银花的性味归经 金银花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2. 中药金银花的作用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它能够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痈肿疮疡、咽喉肿痛以及热毒痢疾等症。3. 中药金银花的作用机制 金银花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以及保护肝脏的...

  • 玄参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还能够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或者是调整。玄参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主要能够达到滋阴凉血的功效,也能够达到清热泻火和滋肾养阴的作用,能够用于治疗发热或者是咽喉肿痛,同时还可用于改善阴虚燥热,对于肾阴虚所引起的多种身体不适症状,也能够起到调整和改...

  • 性味归经 辛,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主治 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肿恶疮。用量3-6g。外用适量。现代研究 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等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肿瘤、慢性肝炎、肝硬化。白花蛇舌草性味归经 微苦、甘,寒。入胃、大...

  • 1. 升麻的性味归经 升麻的味道为辛、甘,性质微寒。它归入肺、脾、大肠和胃经。2. 升麻的功效 升麻的主要功效包括发表透疹、清热解毒,以及升举轿源阳气。3. 升麻的主治 升麻常用于治疗风热头痛、麻疹不畅、齿痛口疮、咽喉肿痛以及脏器下垂等症状。4. 升麻的药理作用 升麻具有抗炎、镇痛、镇静、保肝...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