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下合穴是那个

肺与大肠相表里,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了肺经原穴太渊穴的作用,这一期给大家说一下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左手四指并拢,虎口撑开,然后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在拇指中间有一条指横纹,把指横 纹放在左手的虎口处,这时大拇指往前弯曲,指尖所指的穴位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脉,贯穿了手、肩一直到头部,从头部到上肢所包含的疾病通过合谷穴按摩后都有效,可以治疗从头部一直到手的疾病,甚至于可以预防中风、牙疼、嗓子疼等疾病。

按摩手法:拇指屈曲垂直,做一紧一松的按压,按压的力量要强,应有酸麻胀的感觉,每两秒一次,每次做五分钟。
可立刻缓解下牙疼,咽喉疼痛。大肠经经过下牙的位置,所以下牙痛按摩合谷穴来缓解。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配伍: 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文献摘要: 《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资生》:风疹,合谷、曲池。 《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2019-01-10
胃的下合穴为足三里2019-12-28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原穴,俗话说头项寻列缺,口面合谷收。口面部有不适的都可以按合谷穴解决,另外配合足三里按摩还可以止胃疼。2019-01-10
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2019-01-10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2019-01-10
手阳明大肠经2019-01-10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32: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具 置是在犊鼻下3寸,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这个穴位也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即胃的下合穴。足三里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被认为是一个强身健体的大穴,按摩此穴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同时...

  • 足三里穴则是胃的下合穴,同样位于足阳明胃经上。它位于小腿前外侧,从犊鼻穴向下三寸的位置。这里的“三寸”采用的是横指同身寸法,即第2到第5指并拢时,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约为3寸,距离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这两个穴位在中医理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中脘穴主要...

  • 胃痛其实有很多穴位和方法去缓解,比如“肚腹三里留”,像足三里,对胃痛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也是胃经的合穴,是一个强壮的要穴。胃痛局部用穴有很多,比如中脘,是腑会,又是胃的募穴。另外,梁门是胃经上的腧穴,梁丘是胃经的郄穴,阳虚主痛,阴虚主血,可以很好的缓解胃...

  • 足三里是胃经一个非常重要的腧穴,它是胃的下合穴,也是胃经的合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腧穴。我们经常说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足三里穴对腹部及腹腔、消化道的疾病,具有非常好的调整作用。对足三里进行艾灸,首先可以调整肠腹的功能,增加消化的能力,可以治疗胃痛、胃胀、嗳气或者腹泻,以及便秘。足三...

  • 足三里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腧穴,它在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在犊鼻穴下三寸。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腧穴,是胃经的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足三里具有非常好的补益作用,足三里是可以补益气血的。肚腹三里留,就是肚子腹部的疾病都在三里进行留针,因此治疗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这都是非常好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