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上热下寒体质人群注意了,记得做好4件事,补足你的气血

总上火,一定真有火吗?
有这么一种体质,叫“上热下寒”。
咋回事呢?上热下寒的人,常年上火不断。无语的是,这种人上了火要是一个劲“清火”,各种上火的症状非但没啥起色,很有可能还会越来越严重。

但这些人在容易上火的同时,又同时被这些虚寒的问题时刻困扰:

这一系列问题,会给女性日常的身体状态和以后的孕产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上热下寒”,实际上是气血运行被搞乱了,脏腑之间急眼打架了,身体的阴阳次序颠倒过来了,最后呈现了一种乱七八糟、让人头大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人体气机的循环,说白了就是一个圆的循环,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这样:

上面描述的这个状态,往“玄”了说叫「水火既济」或「阴阳交泰」。

用大白话说,就是气血运行升降有序、一派和谐,能让该暖和的地方暖和着,该凉快的地方凉快着,阳气不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没规矩到处乱窜。

一旦身体变成了上热下寒,真就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日常了。因为对比那些相对单一、不复杂的体质,它的成因比较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也需要你用更多的耐心跟身体对话:

其一,阳气亏虚过弱
下面列举的这些情况,也许很多人都习以为常:

阳气受损亏虚,身体就容易招惹性质阴寒的病邪,导致它们大量内聚或外侵,越积越多,而且会慢慢沉降于身体靠下的位置。

这个时候,肾中的元阳(命门之火),也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终极源动力,让越来越多的阴寒之邪欺负得够呛,寻思这日子没法过了,这家没法待了。咋办呢?只好脱离原来应该安守的位置,一个劲地向上飘,找个阴寒不是很强盛的地方暂居一下。

这么一搞,身体就变成了该温煦的下半部分一点都不暖和、不该被过度温煦的上半部分却总被这团无辜的小火苗灼烧着。

叠加起来,就出现了这种「上热下寒」「火不归元」的怪现象,而且没完没了、反复出现。

其二,脾胃堵塞,升降失常:
一部分上热下寒的人,还伴随着这样的症状:
心口窝到肚脐这个范围,总感觉胀、满、滞、阻塞、顶得慌、不舒畅、有团气顺不过来。

因为中焦脾胃是人体的枢纽,沟通上下和阴阳。心火与肾水的交通,以及肝与胆的功能气机调和,都需要借着「脾升胃降」的机理实现。脾胃升降有序,上面提到的那个「圆运动」方得实现。

反过来说,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四体不勤,久坐久卧,情绪不畅,思虑过多,生冷黏滑不忌,肥甘厚腻不拒,导致伤了中焦、坏了脾胃。

这么一来,枢纽转不动,通路被堵死,该升不升,该降不降,「痞」自然会导致最终的「否」,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的怪毛病就跟着出来了。

其三,心火亢盛而肾精肾气亏虚
「心火」从何而来?要知道,中医所说的「心」不仅是指那个肉质的跳动的心脏,还包括了人的精神意识、情绪心理状态。一部分上热下寒的人,日常可能会是这样:

当人的心神难以平静安定、总是被某些东西不停撩拨的时候,内心的无形邪火就总在腾腾地灼烧着,慢慢地,无形就会化为有形,量变产生质变。

如果再贪吃点辛辣刺激、煎烤烹炸的食物,又搭上爱喝咖啡、总熬夜、过度用眼、费脑劳神、抽烟喝酒等等习惯,这股子邪热邪火就这么被点起来,开始蔓延了。

同时,太多人已经习惯于熬夜劳神、恣情纵欲的生活方式,又不知节制和正确补充,肾的精气,也就是「肾水」没完没了地流失。肾的精气匮乏,自然不会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保证肾水「上济心火」这个生理功能顺利完成。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被上热下寒/上实下虚这种怪体质给缠上。

更不能忽视的是,肾精肾气不足会牵连整个身体,呈现「能量不足」被掏空的状态,身体中下部乃至全身呈现出一派虚弱、痿废的状态。

这样的身体,好像一个倒立的三角形。晃晃悠悠不稳固,总会有生大病的垮塌一刻。
黑豆水+足心贴敷降浮火
上热下寒体质的人,出现上火问题时,相对稳妥的食疗「降火」方案我推荐用绿心黑豆30克煮水当茶喝。

如果舌苔不厚、没有胀肚、口臭、大便黏等问题的话,可以在煮黑豆水的时候另外加上生地和熟地各5克。

另外,可以买吴茱萸30克,肉桂30克。两药磨成细粉,拿适量陈醋把药粉调和成膏状,但不要加太多调成稀糊。若上热症状明显、特别旺,或者有睡不好的困扰,可以另外加入30克黄连。

吴茱萸
肉桂

每次用时,挖适量的调和药膏,敷于两脚底的涌泉穴上,连敷7~10天。但这个方子只能外用,禁止口服,孕妇及月经量大者不宜。

泡脚散寒湿+引火归元
每次可用花椒15克,大青盐或大粒盐9克,然后加入足量清水煮沸10分钟,然后放凉到能接受的温度下脚。泡脚的水面要高于一个手掌的宽度。

切记别兑凉水,直接泡,泡到身体微热、微有汗出即可。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可以搓搓脚底涌泉穴,可以增加引火归元之效。

揉腹大法
上热下寒,特别是中焦脾胃不通、有痞满的人,非常适合揉腹这样的小方法:

①首先得涂些油,推揉会更省力更深透。干推的话,对于皮不糙肉不厚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比较痛,甚至是搓秃噜皮。

②两手中间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动作要缓,力度要透,切忌浮躁、用蛮力。
如果推腹时感觉到细微的硬块、结节、气团、痛点……记得着重按摩这些区域。

③以拇指外的四指,稍稍用力拨揉,可以把深部的病邪引到浅表来,把阻滞点揉开,散掉。用劲要灵活掌握,不要太大,以免伤到内脏。
如果胃肠鸣叫,打嗝、出虚恭,不必担心,这正是说明身体在慢慢地通畅起来,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这么排出去了。

更省心的方法——从大姨妈入手
改善上热下寒体质,解决与它关联的问题,从调理大姨妈的状态入手是个非常好用的法子。

因为经期是女性「更新换代」「休养整顿」的好时候,顺着身体的节律去调养,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暖宫排寒、交通心肾、畅通脾胃,让上边的浮火降下去,中间的脾胃不再堵,下边温暖起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像上热下寒人群,经后期应该着重于滋阴补血、补肝肾,排卵期要侧重健脾祛湿、补肾助阳,经前期主要是疏肝理气、清虚火,行经期就活血化瘀、排寒散浊。
2022-08-10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13: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像上热下寒人群,经后期应该着重于滋阴补血、补肝肾,排卵期要侧重健脾祛湿、补肾助阳,经前期主要是疏肝理气、清虚火,行经期就活血化瘀、排寒散浊。

  • 在日常生活中,上热下寒体质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忌口,尽量避免食用海鲜,这是上热下寒体质的禁忌之一。治疗上热下寒时,应当采用温上寒的方法,即上火温下寒,以达到调和阴阳的效果。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日常饮食方面,建议以温热温补的食物为...

  • 1、饮食调理 上热下寒体质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豆类、蛋类、山药、生姜等多种食物,帮助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避免高热量、高糖分、油炸、辛辣刺激等食物,来帮助缓解上热下寒体质。2、运动调理 可以通过运动调理来改善上热下寒体质。适当运咚,如跑步、跳绳等运动可以...

  • 上热下寒的体质调理关键在于平衡阴阳,调理气血。首先,阴虚火旺是导致上热下寒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应注重滋阴降火,可尝试服用知柏地黄丸,以达到滋养肾阴、清热降火的效果。其次,下肢气血运行不畅,需通过外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使用炒过的大盐热敷腿部,可有效缓解腿部气血阻滞,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

  • 上火下寒型体质的人最难调理,中医认为应上火治火,下寒治寒。人参、黄芪都是常用的药材,但具体用法需谨慎。人参能温补阳气,黄芪则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这类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海鲜,因其被认为是“阴中之阳”,容易加重症状。在治疗方面,有一种名为附子泻心汤的方剂被推荐用于上火下寒体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