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何解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人体内脏器官之间,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五脏之间的关系详解!

  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五行与情绪变化情况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五行指导脏腑用药 方法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中医五行学说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如:①肝木乘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②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③肾助脾(火生土),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肾阳的帮助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肾阳虚导致脾阳虚,临床上出现脾肾阳虚证,产生腹泻、水肿等证。治宜温补肾火,资助脾阳(温肾健脾)的方法。④脾益肺(土生金),脾气健运,将饮食精微运输给肺,从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虚精微不升,废浊不降,容易产生痰湿,出现痰多,咳嗽等肺的症状,治疗则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方法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⑤肾济心(水火相济),肾主水,心主火,肾藏精。正常时,心肾互济,心助肾以阳,肾助心以阴,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状态,中医叫“心肾相交”。如肾水不足,则不能滋润心阳,就会引起心火亢盛的症状,出现“心肾不交证。”治疗应当滋肾水(阴)降心火,使病证得以痊愈。2022-07-01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1:06: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每一脏都拥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例如,木(肝)与水(肾)、火(心)、金(肺)、土(脾)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生我”即为“其母”,“我生”即为“其子”,“克我”即为“克我者”,“我...

  • 五脏五行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五脏五行相克: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生心.心克肺.虚实两纲,主要辨别机体强弱与病邪盛衰。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大凡机体功能衰退、低下和不足,或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缺损所引起的一类证候,均称为虚证;凡邪气较盛而正虚不明显的病证...

  • 五脏(属于阴性)与六腑(属于阳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作。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脾与胃互为表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肝与胆互为表里,肾与三焦、膀胱互为表里。这种表里关系不仅体现了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精细性,也反映了中医学中阴阳相辅相成的理念。五脏与五...

  • 肺的母脏是脾,肺的子脏是肾。五脏对应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也就是:肝心脾肺肾。

  • 指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五脏六腑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拼音:[wǔzàngliùfǔ]。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