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闭·膀胱湿热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2.1 方一 6.2.2 方二 6.2.3 中成药 6.2.4 单方验方 6.3 饮食疗法 6.3.1 推荐食材 6.3.2 推荐食疗方 6.4 针灸治疗 6.4.1 方一 6.4.2 方二 7 关于癃闭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癃闭·膀胱湿热证的方剂 1 拼音 lóng bì ·bǎng guāng shī r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blad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癃闭·膀胱湿热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bladder[1])是指湿热侵袭,蕴结膀胱,以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发热口渴,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2]。
4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症状 癃闭·膀胱湿热证患者小便点滴不通,或小便量少、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3][4]。
5 证候分析 湿热蕴结膀胱,阻塞尿道:湿热壅积于膀胱,故小便不利而热赤,甚则闭而不通。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故小腹胀满。湿热内盛,故口苦粘。津液不布,故但口渴而不欲饮。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或大便不畅,均因下焦湿热所致。[3][4]

6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治疗 6.1 治法 癃闭·膀胱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通利小便[3]。
6.2 方药治疗 6.2.1 方一 癃闭·膀胱湿热证可用八正散[备注]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芯加减治疗。方中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通闭利小便;山栀清化三焦之湿热;滑石、甘草清利下焦之湿热;大黄通便泻火。若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其清化湿热的作用。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备注]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黄、木通、竹叶、甘草,以清心火、利湿热。[3]
若湿热久恋下焦,又可导致肾阴灼伤而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可改用滋肾通关丸[备注]滋肾通关丸(《兰室秘藏》):知母、黄柏、肉桂加生地、车前子、牛膝等,以滋肾阴,清湿热而助气化[3]。
若因湿热壅结三焦,气化不利,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尿臭,甚则神昏谵语,宜用黄连温胆汤[备注]黄连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加车前子、白茅根、木通等,以降浊和胃,清热化湿[3]。
6.2.2 方二 八正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滑石30克,木通、车前子各10克,扁蓄、瞿麦各15克,知母、黄柏、栀子、大黄各12克。水煎服。
6.2.3 中成药 (1)通关滋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分清五淋丸,每次1袋,每日2~3次。
6.2.4 单方验方 通闭方(薛吉楝《新中医》1988.10)处方:肉桂、知母、黄柏、生地黄、竹叶各10克。水煎服。
6.3 饮食疗法 6.3.1 推荐食材 癃闭·膀胱湿热证患者建议食用车前子、扁蓄、栀子、生甘草梢、淡竹叶、鱼腥草、冬瓜皮、金银花、白茅根、芦根、蒲公英等[4]。
6.3.2 推荐食疗方 [4]
1.竹草鱼汤:淡竹叶15g,鱼腥草15~30g,生甘草梢10g,冬瓜皮5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食用煎煮后的汁液。
2.英花白粥:蒲公英15~30g,金银花10g,白茅根15~30g,栀子15g,茯苓15~3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
3.扁淡茶:扁蓄10g,淡竹叶10g,泡水代茶饮。
6.4 针灸治疗 6.4.1 方一 [5]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选穴:以俞募穴、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穴。膀胱俞、中极为俞募相配,可疏调膀胱气化功能而通小便,使湿热之邪去有出路。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水,助膀胱气化。
随证配穴:湿毒上犯作喘者,加尺泽、少商点刺出血。心烦者,加内关。神昏者,加水沟、中冲点刺出血。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6.4.2 方二 取三阴交、阴陵泉、曲泉、膀胱俞、中极、照海等穴为主[6]。若湿毒上犯而喘息者,加尺泽、少商放血;神昏加人中、中冲[6]。
7 关于癃闭 癃闭(retention of urine[7]、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1])为病名[8]。是指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7]。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3]。癃和闭虽然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3]。癃闭起病可突然发作,或逐渐形成[3]。少腹或胀或不胀,但尿道无疼痛感觉[3]。病情严重时,还可见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喘促、水肿,甚至神昏等症[3]。
癃闭的病位是在膀胱,但和三焦、肺、脾、肾、肝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引起癃闭的病因病机有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肝郁气滞,尿路阻塞,脾气不升,肾元亏虚。
对癃闭的辨证首先应分清虚实,然后再权衡轻重缓急,进行治疗:
因脾肾阳虚、津液亏虚所致者,为虚证,见小便淋沥不爽,排出无力,面色咣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6]。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
因湿热下注,气机郁结或外伤瘀血、结石阻塞而造成者,多为实证,见小便闭塞,少腹胀痛,或烦躁口渴等[6]。治宜补脾肾,助气化,而达到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的目的。
在小便点滴不通的情况下,内服药缓不济急,还可选用多种外治法来急通小便[3]。目前临床常用的导尿法和针灸疗法,既简便,又有效,可以酌情选用[3]。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5]。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时,下腹部穴位宜浅刺、斜刺,忌深刺、直刺[5]。对哮喘、神昏等兼症应注意观察,必要时应请相应科室医生会诊[5]。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均属癃闭范畴[6]多因中枢神经疾患和尿道、前列腺或 *** 周围疾患引起的神经性、反射性、机械性反应所致。癃闭应与肾脏实质性病变引起的无尿症加以鉴别。[5]
2022-10-01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19: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膀胱湿热的证状表现为小便困难,尿色赤红,小腹胀满,口苦口粘,可能伴有口渴。治疗方法是清热利湿,推荐的方药包括滑石、木通、车前子等,煎煮后服用。肺热壅盛的症状涉及小便不畅、咽干、口渴和呼吸急促,方药则包括黄芩、桑白皮等,用于清肺热、利水道。尿路阻塞的特点是小便细流或完全堵塞,伴随小腹...

  • 癃闭病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其中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病因主要包括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肝郁气滞、尿路...

  •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是小便点滴不通,短赤灼热,舌红苔黄腻。小便点滴不通为湿热阻闭气机;短赤灼热,为热盛津伤;舌红苔黄为有热,苔腻为有湿。

  • 癃闭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涉及湿热、肺热、脾虚、肾元亏虚以及肝郁气滞等因素。首先,湿热蕴结,过食辛辣肥腻或湿热体质,可导致膀胱湿热,气化受阻,形成小便不通或尿量极少。其次,肺热气壅,热邪侵袭肺脏,影响肺气的肃降和津液输布,导致水道不畅,最终引发癃闭。脾气不升,如劳倦伤脾或饮食失调,使...

  • 考点:1.辨证论治①膀胱湿热证。主症: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兼见湿热之象。治法:清利湿热,通利小便。代表方:八正散加减。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可合导赤散清心火,利湿热。肾阴灼伤用滋肾通关丸加生地黄、车前子、牛膝。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用黄连温胆汤加车前...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