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内科学经络学说包括哪三个方面?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这两个部分的知识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灸学在各类资格考试中的占比仅次于内科学,是必考内容,掌握经络的作用和学科的临床应用规律,对通过考试或临床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络的作用:有三个方面,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理解记忆:经络是通路,通路行气血,气血是卫士。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经络学说是临床针灸治疗中诊病、辨证、治法、俞穴、刺灸技术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使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治系统化。主要表现亦有三个方面。
(一)阐明病理:经络是人体通达内外的一个联络系统,病理时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中医方 是“以常测变”,病理时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病理状况。比如常见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等反应物,及皮肤色泽、形态、温度变化等都是发生在经络通路。
(二)指导诊病辨证:辩证是指通过四诊辨析疾病某一阶段的本质。1.经络与诊断:临床常通过按切经络腧穴帮助诊断疾病。经络按诊的部位多为背俞穴,其次是胸腹部的募穴以及四肢的原穴、郄穴、合穴或阿是穴等。2.经络与病位:中医整体观念“司外揣内”“见微知著”,辨病位是辨证的主要内容之一,由经络病变定病位,确定人体内部筋骨,脏腑的状况。这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的。如头痛,可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规律进行鉴别,如前额痛与阳明经有关,侧头痛与少阳经有关,枕部痛与太阳经有关,巅顶痛与足厥阴经有关。临床上咳嗽与肺系病有关、腹胀与脾系病有关。3.经络与中药归经: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是经络学说。在中药学按其性能的四气五味主治归入某经或某几经,如柴胡入少阳经,桂枝入太阳经,麻黄入肺、膀胱经等。
(三)指导治疗:治则治法的实施在理论各实践都离不开经络。一方面,中药归经可通过经络达病所,发挥治疗作用。如柴胡入少阳经治寒热往来之少阳证,桂枝入太阳经治恶寒发热之太阳证。太阳经的头痛用羌活,少阳经头痛用柴胡,另一方面,经络在指导针灸治疗的应用更广泛,
1.指导辨经论治:十二经别理论指导意义,如十二经脉循行没有心胃之间的直接联系,因足阳明胃经别“上通于心”,这就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指导临床上采取和胃安神的治疗法则。
2.指导辨经选穴:临床根据经络循行和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如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左右交叉取以及前后对取穴。如胃痛近取中脘,循经远取足三里、梁丘,胁痛循经选取阳陵泉、太冲等。《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具体体现。
3.指导刺灸方法的选用:经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针灸治疗的目的是实现以外治外、以外治内。不同的病位不同的经络,选择的方法也不同。如根据皮部与经络脏腑的密切联系,可用皮肤针、皮内针治疗脏腑经脉的病证;经络闭阻、气血瘀滞,可以刺其络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伤局部刺络拔罐等。2020-07-02
mcxzy 阅读 33 次 更新于 2025-04-16 10:57: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经络学说是临床针灸治疗中诊病、辨证、治法、俞穴、刺灸技术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使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治系统化。主要表现亦有三个方面。(一)阐明病理:经络是人体通达内外的一个联络系统,病理时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中医方 是“以常测变”,病理时通过望...

  • 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科目的知识。考察学生对人体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科目的知识。考察学生对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诊断技能:考察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医学...

  • 针灸推拿学专业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以下是各专业介绍:针灸推拿学专业考研方向1:中医内科学 专业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其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

  •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中药学:涉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等。方剂学:学习经典方剂的组成、适应症、使用方法等。针灸学:包括穴位定位、针法灸法、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等。推拿学: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适应症和操作技巧。西医部分 解剖学:人体...

  • 整体结构:该书共分为七篇,内容全面且系统,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妇科学、儿科学、内科学、针灸和推拿等多个方面。内容编排:内容巧妙编排为100段,每段难度与知识量递增,方便读者每日学习一小段,快速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技巧。中医基础理论:详细阐述了中医的基本观念、经络...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