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湿热症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2020-03-25
你好,四诊摘要;1,便秘,面部粉刺,小便黄,胃脘胀,食欲不佳3年。2现病体征,舌暗红,苔腻,胃脘纳差。3冬季易手脚冰凉。

、、、综合分析;1首因肾阳虚至脾胃虚寒,形成寒湿,寒湿久之化热,至脾胃湿热,脾胃热盛至脾失健运。脾胃火绍盛伤津耗液,故便秘,尿黄,面部粉刺,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故不思饮食,胃脘纳差,舌红暗,苔腻为湿热证3冬季手脚冰凉为肾阳虚

辨证论治;1肾阳虚,2脾胃湿热2020-03-30
你可能不仅仅在饮食消化吸收功能出现异常,你可能还有失眠,多梦的症状,头晕,胸闷也会有。医生说是要少吃肉,多吃青菜,少吃多餐是对的,生冷,油腻的就别吃啦,而且,还要保持心情舒畅。我个人觉得香砂养胃丸不错。2020-03-24
藿香正气丸+
麻子仁丸
效果不错

藿香正气丸每次3粒每日2次

麻子仁丸每次1丸每日3次保持每日1--2次稀软便

一般3天就好了

不要吃太甜的食品

不吃辣

也祝您早日康复2020-03-25
您好,作为您的问题,小事。

治疗方面,照我开的方服用,4小时见效,1剂而愈!

杏仁15G
白豆蔻10G
苡仁30G
滑石20G
通草6G半夏15G
厚朴30G藿香20G
佩兰15G
枳实20G
木香15G
山揸20G
神曲20G
麦芽20G甘草5G2020-05-0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4-10-07 04:30: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病情分析:口臭大致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胃火,胃酸,还有便秘 指导意见: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引起口臭的原因,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口臭。此外,有口臭者平时饮食宜清淡,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各种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油炸食物,以及能产生异味的大葱...

  •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

  • 很明显,脾明阳虚,吃一些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试试,吃上一个月,会有明显效果。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