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湿热症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2020-03-25
你好,四诊摘要;1,便秘,面部粉刺,小便黄,胃脘胀,食欲不佳3年。2现病体征,舌暗红,苔腻,胃脘纳差。3冬季易手脚冰凉。

、、、综合分析;1首因肾阳虚至脾胃虚寒,形成寒湿,寒湿久之化热,至脾胃湿热,脾胃热盛至脾失健运。脾胃火绍盛伤津耗液,故便秘,尿黄,面部粉刺,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故不思饮食,胃脘纳差,舌红暗,苔腻为湿热证3冬季手脚冰凉为肾阳虚

辨证论治;1肾阳虚,2脾胃湿热2020-03-30
你可能不仅仅在饮食消化吸收功能出现异常,你可能还有失眠,多梦的症状,头晕,胸闷也会有。医生说是要少吃肉,多吃青菜,少吃多餐是对的,生冷,油腻的就别吃啦,而且,还要保持心情舒畅。我个人觉得香砂养胃丸不错。2020-03-24
藿香正气丸+
麻子仁丸
效果不错

藿香正气丸每次3粒每日2次

麻子仁丸每次1丸每日3次保持每日1--2次稀软便

一般3天就好了

不要吃太甜的食品

不吃辣

也祝您早日康复2020-03-25
您好,作为您的问题,小事。

治疗方面,照我开的方服用,4小时见效,1剂而愈!

杏仁15G
白豆蔻10G
苡仁30G
滑石20G
通草6G半夏15G
厚朴30G藿香20G
佩兰15G
枳实20G
木香15G
山揸20G
神曲20G
麦芽20G甘草5G2020-05-0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0:22: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肝胆湿热的辨证要点:肝胆湿热的主要证候为胸闷烦躁、口苦口干、黄疸等,这些都是湿热浸润肝胆引起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也是肝胆湿热的特点。2. 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脾胃湿热的主要证候为胃脘胀满不适、口苦口干、腹泻等,这些都是湿热阻滞脾胃引起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也是脾胃湿热的特点。四、...

  • 女性脾胃湿热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胃部不适:胃胀:感觉胃部胀气,不适。烧灼疼痛:胃部出现烧灼感或疼痛感。反酸嘈杂:胃酸反流,胃部有嘈杂不适感。消化道症状:口干不欲饮水:虽然口干,但不想喝水。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恶心想吐: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能呕吐。排泄异常:小便短赤...

  • 清热利湿法:使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等。这些中药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减轻脾胃的炎症反应,改善口苦口干等症状。调理脾胃法:使用具有调理脾胃功能的中药,如白术、党参、茯苓等。这些中药能够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促进湿邪的排出,提高体内的阳气,从而改善食欲不振、大便黏滞等症状。

  • 消化系统症状:小孩脾胃湿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由于脾胃功能受损,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口腔症状:脾胃湿热还会导致小孩口腔内出现异味、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症状。这是因为湿热内蕴,损伤了口腔黏膜,使得口腔环境...

  • 一、药物选择及作用 脾胃湿热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苦口臭、大便不畅等症状。针对这一病症,黄连清胃丸能够清热燥湿,针对脾胃湿热有良好效果。其主要成分黄连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改善湿热引起的胃肠不适。另外,甘露消毒丹也是治疗脾胃湿热的常用药物,它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二、...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