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解释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起源于古代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中医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概念,以及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
中医注重预防为主,强调整体健康,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只有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调和,才能达到健康的状态。
在中国文化中,中医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的医学伦理观念中,中医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而非仅仅治疗病症。中医强调身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环境和谐息息相关。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阴阳五行: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指万物在宇宙中所呈现的两种对立统一的方面,以及五种基本元素。
气血:中医理论中,指人体的生命活动与生命活力,包括能量、物质等方面的含义。
经络:中医理论中,指人体内部的一系列能量通路,可以传递气血和营养物质,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
穴位:中医理论中,指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点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
中药:指中医中使用的药物,主要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具有较为复杂的药理作用。
针灸:中医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治疗各种疾病。
推拿:中医疗法之一,通过按摩人体的特定部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治疗各种疾病。
气功:中医疗法之一,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姿势,调整人体的能量平衡,治疗各种疾病。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的核心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确定治疗方案。

昆仑藏钥中医资源网是一个专门提供中医名师讲座课程视频的网站。该网站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名师,他们分享他们的中医临床经验、治疗技巧和学术研究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
2023-03-22
1、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2、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3、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4、中医,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岐黄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5、医中圣手《孔子传》载:“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即无所不通。手,指专司或专情其事的人。医中圣手即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高度称赞。扁鹊卢医 《史记扁鹊仑公列传》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赵简子、太子疾。《列子力命篇》载:医者卢氏被人称为“神医”。扁鹊卢氏即“正统神医”也。

6、悬壶《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7、杏林三国时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轻者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他建一“草仓”,告诉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这样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常感谢他,送他匾额上写“杏林”、“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暖”。这些赞誉之词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8、古典基础理论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9、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主要特点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2020-10-21
mcxzy 阅读 42 次 更新于 2024-11-13 09:40: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不好,因为下雨天潮气太重,如果一个人身体比较虚弱的话,潮湿的空气会对他造成影响,风湿病的患者会因为潮湿引起症状加重

  • 名词解释:1、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5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5种基本属性。2、正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整,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3、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

  • “内动生风”,是指肝风内动,肝在五行属风,风有内风、外风,风为阳邪,当肝阴不足的时候,就不能克制风阳,风从内生。 “炼液成痰”是指内热亢盛,正常津液被热烧灼,凝聚成痰。 “空窍”就是指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部位,如口、耳、肛门等等。 “祛痰开窍”是指痰蒙心窍的证候...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