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取穴最容易混淆的四组穴位

人体有很多穴位的名字很是相似,特别容易混淆,所以很有必须把它们单独列举出来。一来便于把它们彻底分清楚,不至于把头上的穴位安到脚上;二来便于对照记忆,临床应用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天柱和身柱
天柱: 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在项部,具体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即2厘米)的位置处,在这个地方你能摸到脖颈处有块突起来的肌肉,也就是人体的斜方肌,在这块肌肉的外侧凹陷处就是天柱穴。
天柱,顾名思义就是支撑头的柱子,可见其对头颈有支撑、稳固的作用。翻阅了很多针灸名家的医案,他们在治疗颈椎病时都用取这个穴位。著名的“颈三针”就有天柱穴。我在临床使用时也习惯取这个穴位,对缓解颈肩部僵硬和疼痛非常好用。同时它还可以治疗失眠、夜啼、神经衰弱、感冒、癫狂痫等诸多疾病。
身柱 :是督脉上很重要的一个穴位,在背部,具体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处。由于这个穴位恰好位于两肺之间,所以它和肺气的关系极为密切,有较好止咳平喘的功效。其实这个穴位最重要的一个用法就是灸身柱,不仅能增强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还有助于增高。这对于身体较弱、容易感冒、身材矮小的孩子来说,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日本著名针灸医家代田文志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天柱和身柱合称“二柱”。中医儿科专家彭子玉老先生善用“二柱”治疗儿科疾病,多用于治疗夜寐,小儿体虚,咳喘等疾病,配合服用中药者往往有较好的疗效。
腰阳关和膝阳关
腰阳关: 是督脉上的穴位,在腰部。具体在第十六椎下,也就是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临床上使用这个穴位主要用来治疗腰腿痛和泌尿系疾病。对于病人觉得腰部发凉,辨证属于虚寒症型的,常规取双侧大肠俞、秩边,通常要加上腰阳关。针刺这个穴位能激发人体的阳气,有较好的温补效果。
膝阳关: 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在膝关节外侧。具体在阳陵泉上3寸,也就是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取这个穴位时一定要屈膝,否则取不到正穴。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下肢运动系统疾病,像膝关节挛急肿痛或是下肢瘫痪等。其实这个穴位用的不是特别多,因为下肢我们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穴位。
头临泣和足临泣
头临泣: 胆经的穴位,是胆经、膀胱经和阳维脉三脉的交会穴,在头部。具体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即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这个穴位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治疗头痛,同时还能缓解目眩、流泪等症状。
足临泣: 胆经的穴位,在足背外侧。具体在足四趾本节(第四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它不但是胆经上的要穴,而且还通带脉。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也是关乎人体 健康 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所以,足临泣穴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对于带脉腰痛疗效尤为显著。
头临泣和足临泣这两个穴位,一上一下,但都属于胆经。胆与肝相表里,肝开窍于目,两穴上下相应,清肝利胆,是治疗眼睛疾病的要穴。
手三里和足三里
手三里: 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这个穴位用手指按压时有明显的胀痛。说是手三里,其实是手“二”里,它在阳溪和曲池的连线上,曲池(肘横纹)下2寸的地方。手三里还有一个名称叫扭伤穴,所以它可以治疗落枕和腰扭伤 ,下针后,左右捻转,让病人慢慢活动,扭伤就开了。
足三里: 是足阳明胃经非常重要的穴位。具体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的地方。这个穴位很好找,连邻居的老太太都能很快找到。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所以可以治疗一切有关胃的症状;同时还可以治疗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肠道疾病;足三里也是非常有名的保健穴,有较强的补虚作用。上次有个女病人经常艾灸关元结果上火了,问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我就说你在灸关元的同时灸足三里就可以了,这也说明足三里有导热下行的作用。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手三里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足三里能使胃蠕动弱者加强,蠕动亢进者弛缓。二穴合用,一上一下,一胃一肠,宣通胃肠,调整气机,补益强壮之功增强。
关于两者的关系,手三里所在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两个经脉是同名经的关系,手阳明和足阳明两条经脉还是相连的,在鼻旁接头,所以两经存在很多相同的治病作用。比如手三里和足三里都可以治疗腹痛、腹泻。
但两者毕竟位置不同,所以很多治疗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手三里可以治疗手臂周围的疾病,而足三里治疗腿上的疾病。足三里有补的作用,而手三里是没有的。

2022-06-14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0:31: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