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医生”是张仲景著有什么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已佚。后世根据该书佚文,分别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2011-12-30
东汉末年,全国各地又流行伤寒病,不到十年时间,张仲景自己家二百多人病死一百三十多人。于是,他辞去太守职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注解伤寒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代传下来的只有经晋代王叔和改编过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在祖国四大医学经典著作中占两部,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华佗称《伤寒杂病论》“此真活人书也!”自唐以来,张仲景的学说广传国内外,日本、朝鲜等国称他为医学“先师”,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在我国,则称他为医圣。2012-01-11
个人著作
  
1、《金匮要略方论》   
2.《伤寒论》   
3.《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

希望对你有用!2011-12-30
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已佚。后世根据该书佚文,分别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2011-12-30
《伤寒杂病论》,这本书为中医临床学奠定了基础。张仲景这本书最为著名。2011-12-30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2011-12-30
东汉的“医圣”是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2012-01-13
《伤寒杂病论》2011-12-30
《伤寒杂病论》2011-12-30
伤寒杂病论2011-12-30
伤寒杂病论2011-12-30
《伤寒杂病论》2011-12-30
《伤寒杂病论》2011-12-30
伤寒论2011-12-30
伤寒杂病论2011-12-30
mcxzy 阅读 1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29: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

  •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部著作的问世,为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推动医学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张仲景以其卓越的医学成就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后人的广泛尊敬。

  • > 张仲景 > 张仲景(生卒年不详),汉末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内经》、《难经》、《胎肿 药录》等,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杂病论》。其书辗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

  •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贡献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

  •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