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五脏,识万物

《黄帝内经》中对人体五脏与天地万物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描述非常清晰,对于我们了解自己与万物的关系、日常保健和治疗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特此摘录三段,加以注释,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走近祖国医学。

  五脏与身体——

选自《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全》

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太素》作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太素》作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这一段讲述的是我们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与身体的关系,如下图。这里面有很多咱们熟悉的精气神魂魄、血肉筋骨皮等名词,殊不知它们都和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心为生之本,心为君主之官,主生;肝为罢极之本,主运动之筋力;脾为仓廪之本,主运化,肺为气之本,主一身之皮毛;肾为封藏之本,主蛰藏。五脏也分别是精神魂魄的居所,而脾是水谷精气之所。再看看五脏对应的身体外在部位,比如一个人如果指甲干、脆,可能是肝有问题;如果一个人面色不好,可能是心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唇色难看(化妆除外),就要注意自己的脾了;一个人白发比较多,说明肾虚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皮肤、指甲、毛发、面色等都能反映身体内部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能够从身体外面看到内部,而不需要开刀、拍片才能确诊的原因。同时,五脏的状况也体现在我们的血肉筋骨皮上,一个人如果肌肉饱满,骨正筋柔,肤色润泽,那就是比较健康的状态,也反映出他的五脏在正常运行。反之,就去找找对应的脏别,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五脏与四时——

 选自《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五脏对应的方位、星宿、五行、身体部位、疾病、动物、植物、颜色、味道、嗅味、音调、数字等,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了。古人讲天人合一,从这一部分就可以了解到。不同五脏对应不同方位、颜色,我们也常常说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补什么五脏,就是从这里来的。比如红色入心、黑色入肾、黄色入脾、白色如肺、青色入肝,看颜色补身体,是不是很简便的方法呢?五脏对应的动植物也很有意思,例如吃鸡肉补肝,吃猪肉补肾,吃牛肉补脾;五谷也一一对应着补五脏,稻米补肺,小米补脾,黑豆补肾。可不要认为这是无厘头哦,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大道至简、看象行事,生为中国人我们真的应该好好了解一下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智慧。关于味道这里分了两种,一类是味觉,一类是嗅觉。味觉当中我们也可以知道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甜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如果你特别想吃某种味道,说明对应的脏需要多加注意,同时味道过重也会引发五行之中相克之理,比如木克土,对应的就是酸胜甜,酸味的吃多了就会对脾有影响。反之,水生木,吃适量的咸味的东西又能助肝。当然,这里说的五味不单单指我们的调味品,各种食物都有它们的性味,要加以区别再根据身体状况来补益。

五脏与四方——

选自《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嚘的通假字),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太素》为骨),燥(《太素》为湿)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这一部分又把五脏从何而来、五脏对应声音、变动和情志等详述了一遍,其中重复的地方我略去,做出如下表。这里面不太熟悉的恐怕是关于声音和变动这两项。原来我们发出的声音也是和五脏相连的,这就是为什么马礼堂先生的六字诀功夫要对应发出吹、呼、嘻、呵、嘘、呬六个音,来调理五脏和三焦的原因。在变动方面,如果一个人握不住东西,肝出现了问题;如果一个人小便时发生战栗,说明肾有问题;如果一个人呕吐,多半是脾胃的问题。五脏对应的情志部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中国古人的智慧又了更深度的理解和赞叹了呢?期待我们下次再一起学习内经智慧。2022-07-07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4-09-23 21:27: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