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君臣佐使出自哪里

中药配伍君臣佐使出自《神农本草经》。

“君臣佐使”是一个词组,也可以视为是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详细述说了具体的内容及内部。
解释: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出处:《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示例:开中药处方时,要安排好各味药的关系。
用法:作定语、宾语;用于中药方面。

中医组方:
“君臣佐使”是中医的组方原则。这种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2023-03-17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6 07:43: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配伍君臣佐使出自《神农本草经》。“君臣佐使”是一个词组,也可以视为是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详细述说了具体的内容及内部。解释: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出处:《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

  • 君臣佐使这一术语源自《神农本草经》,原文提到:“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这意味着,上药、中药和下药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在中药处方中,上药被称为“君药”,主要用于滋养生命;中药被称为“臣药”,用于...

  • 在中医领域,"君臣佐使"组方原则源于《内经》,是中药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君药是主药,其作用最为关键;臣药辅助君药,增强其效果;使药则调和君臣药效,使之相互补充。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强调,君药分量最多,次之是臣药,最后是使药。君药在方剂中扮演着主导治疗的...

  • 《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作为千古名方,其背后的君臣佐使原则,不仅展示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更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妙之处。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药方剂的配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效应,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疾病,还能够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达到个性化治疗的效果。通过“麻黄汤”的例子,我们可...

  • “君臣佐使”是中医组方的重要原则,揭示了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及其配伍规律。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进一步强调:“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