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组成部分是什么?

桂枝(去皮),黄芩,人参,甘草(炙),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
“小柴胡汤”重用柴胡的意义就是要促使少阳之气萌发,解开郁结。之所以加了“桂枝汤”,是要用桂枝这个补气、性质偏温的药物助少阳一臂之力,使解郁更加给力。这个方子里用了人参,因为无论是胆小还是早上起来就自觉无力、沮丧,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虚。
用人参就是要通过强身而达到壮胆的目的,壮的这个“胆”包括了参与周身气血运转的少阳之气。而其中用到的生姜,是因为要借助生姜的辛窜之力,将其他补养气血的药物推到病所。

扩展资料:
“柴胡桂枝汤”这个方子,药店里没有相对应的中成药,如果想图成药的方便,只能用两个作用想近的兑在一起,一个是“小柴胡颗粒”,一个是“小建中颗粒”。“小柴胡颗粒”是小柴胡汤的颗粒剂型,人们错误地将其视为感冒药。事实上,在感冒人群中它的普适性其实很低,远没有用来“壮胆”更适宜。
“小建中颗粒”是小建中汤的颗粒剂,“小建中汤”比“桂枝汤”更侧重中焦脾胃,所以用了更多温补脾胃的饴糖,但在推助少阳之气上作用稍逊,但因为桂枝汤没有现成的中成药,所以只能用“小建中汤”作为代替桂枝汤的“权宜之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中医疏肝郁冲一杯开心茶
2021-04-20
柴胡桂枝汤组成部分有:
桂枝(去皮)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人参一两半4.5g),甘草(炙)一两(3g),半夏二合半(洗)(6g),芍药一两半4.5g),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4.5g),柴胡四两(12g)。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痛满,脉弦或浮大。

扩展资料
“柴胡桂枝汤”这个方子,药店里没有相对应的中成药,如果想图成药的方便,只能用两个作用想近的兑在一起,一个是“小柴胡颗粒”,一个是“小建中颗粒”。“小柴胡颗粒”是小柴胡汤的颗粒剂型,人们错误地将其视为感冒药。事实上,在感冒人群中它的普适性其实很低,远没有用来“壮胆”更适宜。
“小建中颗粒”是小建中汤的颗粒剂,“小建中汤”比“桂枝汤”更侧重中焦脾胃,所以用了更多温补脾胃的饴糖,但在推助少阳之气上作用稍逊,但因为桂枝汤没有现成的中成药,所以只能用“小建中汤”作为代替桂枝汤的“权宜之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胡桂枝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医疏肝郁冲一杯开心茶
2021-04-20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3:06: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柴胡桂枝汤组成部分有:桂枝(去皮)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人参一两半4.5g),甘草(炙)一两(3g),半夏二合半(洗)(6g),芍药一两半4.5g),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4.5g),柴胡四两(12g)。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外感...

  • 1. 柴胡桂枝汤是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个方剂,其组成中包含半夏。2. 在柴胡桂枝汤的组方中,半夏的用量被称为“二合半”,这是一种古代的计量单位。3. “二合半”具体指半夏的用量,合乎古代医书中的规定,但现代实践中可能会有所不同。4. 半夏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特定的药性和治疗作用,...

  • 方剂由以下九味组成:桂枝(去皮,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半夏(洗净,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掰开,六枚)、生姜(切片,一两半)和柴胡(四两)。原方名为人参汤,但根据需要调整为桂枝汤的制作方法,加入半夏、柴胡和黄芩,又在此基础上减半人参的...

  • 柴胡桂枝汤是由多种中药制作而成的,里面的中药成分主要包括了柴胡、桂枝、人参、黄芩、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等。柴胡桂枝汤是有多种中药制作而成的一种汤,也属于一种中药汤,能够达到和解少阳的功效,还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受风感冒所引起的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同时对于发热和精神...

  • 柴胡桂枝汤原方出自于《伤寒论》,它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一个结合。根据《外台秘要》查找显示柴胡桂枝汤的配方是桂枝(4.5g)、黄芩(4.5g)、人参(4.5g)、甘草(3g)、半夏(4.5g)、芍药(4.5g)、大枣(6枚)、生姜(4.5g)、柴胡(12g);用水煮去渣,汤服。通过观察方剂的组成来看不难看出他...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