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热性药物治疗寒证为什么要配伍少数少量寒性药物?

一般中药配伍的组成是不可走单一路线的,即不可一味全是热药,也不可一味全是凉药。这种药物被称作“邪路”。 因所谓的寒证也是有热的存在的,比如脾虚湿寒,虽然是寒症,不过也会寒化热于它处,有时在中药中适当加入寒凉药物,反而会将病人体内残留的余处热邪消灭,而其它的温热药效便可更好地发挥,这是有主有辅的。 中医讲究的便是阴阳结合,所以虽然药方也可阴或阳一方较多,不过是不可将另一方完全去除的,否则这个方子也不能成为中药方。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2014-06-18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5:54: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所谓的寒证也是有热的存在的,比如脾虚湿寒,虽然是寒症,不过也会寒化热于它处,有时在中药中适当加入寒凉药物,反而会将病人体内残留的余处热邪消灭,而其它的温热药效便可更好地发挥,这是有主有辅的。 中医讲究的便是阴阳结合,所以虽然药方也可阴或阳一方较多,不过是不可将另一方完全去除的...

  • 1、应该这样理解:用苦寒的药物去治疗热证,此热非但不减,反而更趋严重。说明此热非有余之实热,而是阴虚所致的虚热(多为肝肾阴虚),是虚证造成的虚火,即非火之有余,乃水之不足,故当滋阴壮水来抑制阳火亢盛。用辛热的药物治疗寒证,病不愈而反见寒者,非实寒也,乃阳不足,阳虚生寒,当...

  • 详细解释:寒者热之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正治法,其原理是寒性的疾病,用温热的方药进行治疗。中医认为,生命活动中涉及的生理、病理过程都受到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协调的影响,人体在不同情况下会出现寒凉、滞痛等不同的病理状况。而寒者热之是通过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纠正邪寒,促进阳气的运行,调...

  • 对于一些治疗寒证的温热性药物,如治疗风寒感冒的麻黄汤、桂枝汤等,温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温热之性,起到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作用,有助于药效在体内的迅速传递与发挥,促使病情好转。而对于清热、解毒、泻火类药物,如治疗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方,凉服可增强其清热降火的功效,缓解体内的热邪。从病情...

  • 本文以笔者对寒热并用的古代名方的理解和用药经验为依据,对寒热并用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1、主用其性,能调和寒热,治疗寒热错杂症。 根据中药性味、归经的理论和“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基本原则,选择能入热邪所在之经的寒性药和寒邪所在之经的热性药,利用药物的寒热偏胜,纠正病变部位的寒热偏胜,有调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