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恶是指:中药配伍不当:某些中药相互间具有相恶、相反的作用

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凡从事中医药工作者,无人不知中药配伍禁
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药
性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今临床医家把其中的
药物均视作配伍禁忌.从古本草到近代的药典,专
业书,教材等均注明不能同用.认为用后则产生毒
性反应或拮抗药效.然而古今医家成功的运用反,
畏药的例证也代有所传.对这样一个有争议的问
题,近千年来由于没有一个较权威的定论,一直困
扰着人们,给教学,科研,制药,临床,法律咨询等
均带来理论上的很大困难.近代学者也从不同角
度,不同方法进行过研究,但均无可信的定论.为
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认为十分必要对十八反,十九
畏的药物作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从反,畏药的
渊源,药物品种考证,从毒理学,药效学,人体实验
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科学的,系统的研究,相信
不是什么一定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能得出肯定或
否定的结果.
十八反的相反之意,最早源于《神农本草经》,
陶弘景承袭《本经》的内容,共计19种.《太平圣惠
方》首先集中了相反诸药十八种.南宋 陈衍在
《宝庆本草折衷》有歌诀记载,但较冗长难记,金元
张子和《儒门事亲》作了十八反的歌诀,该歌诀
便于传诵,记忆,故广为流传至今.由于歌诀的传
诵盛行,影响极大,历代本草争相传抄,使得后世
医家在临证之际将此作为配伍禁忌而加以避用至
今.
十八反药对在临床是否能够同用,历代众说
不一.《本草经集注》,《千金方》,《证类本草》均强
调了十八反决不可用.认为"先圣既明有所说,何
可不详而避之. . . . . .若旧方已有,择而除之."近
262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3期
代的实验报道中也有不少均支持反药能增强毒性
的观点.如有人实验乌头与半夏合用尤其是单煎
后混合或合煎液对动物的死亡率比单味的煎剂显
著提高.有人认为用甘遂,大戟,海藻与甘草合用,
毒性明显增加.
但古今对此持不同意见者也不乏其人,他们
认为反药同用没有相反作用,不会产生或增强毒
副作用.如宋代《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云:"甘草反
甘遂,似不当同用之,却效,非人情所可测也."清
代张志聪指出《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中
诸方相畏相反者多并用.日本学者鹤冲元逸云:
"相畏相反之说甚无畏也,古人制方全不拘于此.
如甘草,芫花未见其害也,其他可以知已."
有的医者则认为反药同用,不仅没有毒副作
用,反而可以增强疗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如
《金匮要略》中甘遂半夏汤,二药同用治留饮;《千
金翼方》肾沥散中乌头,白蔹同用;《儒门事亲》中
通气丸海藻,甘草同用等.清代张锐认为相反药可
以同用,它们通过配伍使药物发生了质的变化,而
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近人陈馥馨收集,整理古方
和今方《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含有十八反,十九
畏的内服成方多达782个.
十九畏是金元以后医家概括出来的19味配
伍禁忌药.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以歌诀的
形式记载10对药物不宜同用.此后的《本草纲
目》,《医宗金鉴》等本草书广为传抄,成为中药配
伍禁忌.《中国药典》,高等教材,中药的专业书籍
均与十八反并列为配伍禁忌的内容.宋代以前找
不到十九畏的记载,其依据就是明代的歌诀.古今
医家对十九畏颇存疑义,认为十九畏的药物配伍
不一定是配伍禁忌.如《医学正传》用巴豆,牵牛子
同用;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以治血块.
60年代上海中山医院内科以巴豆霜,牵牛子
为主药治疗门静脉肝硬化腹水获得很好的效果.
80年代姜国峰等人将丁香和郁金合用治疗呃逆,
噎嗝,呕吐等,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姜春华等人用
人参配五灵脂治疗肝脾肿大未见不良反应.80年
代王天益用家兔作实验,实验前后自身作对照,认
为人参配五灵脂,官桂配赤石脂,丁香配郁金等用
大剂量对家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90年代郭国华
等人以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给药,观察人参配五灵
脂以及十九畏中其它药物的一般反应和死亡率,
无明显的差异.有人用十九畏组对的某些药物,超
过人剂量的104倍时两种给药途径.腹腔注射死
亡率大于灌胃的死亡率.
以上均说明十八反,十九畏决不是绝对的配
伍禁忌.我们认为不能排除古人用药的偶然性和
个别人用药经验之偶得,将个别人用药所出现的
个别情况当成普遍规律,后世本草不加验证,争相
传抄,于是就成了一个真理.古代医家对此也有不
同的看法,认为"旧本草有关禁忌很少正确性,吾
人切勿过信古人之说,致为前人所迷惑."认为十
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配伍禁忌"者最多.况且十
八反,十九畏中很多药物本身就有毒性,是合用后
产生的毒性,还是药物本身的毒性 药物本身的毒
性可能性大.
我们认为肯定,否定十八反,十九畏的依据不
是不可以的,也无需把所作的工作搞的多深奥,难
不可攀.古人也不是从深奥中总结出来的.我们
认为应科学的有序的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药物品种的基源考证 古今药物品种变
化很多,不同药用部位或新的品种的出现,古今同
名异物和多基源情况,影响着同用的不同效果.
2 用药物加减法作相反 相畏药对的毒性
实验,不同剂型,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
动物从多方面去尝试.一般的工作,设备条件均可
作到这一点.
3 从已知的药效学方面 作十八反,十九畏
药对是否拮抗其已知的疗效或产生有毒反应的实
验.
4 从化学成分探讨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毒
理作用 早期曾有人根据化学知识,推断十八反,
十九畏药是否能产生毒性,肯定或否定者均有,但
毕竟是推测,可以先从已知的化学成分入手,从易
到难.
5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志愿者进行人体
实验是可行的 因为相反或产生毒性,并不一定
非是死亡,服后的感觉只有人才能体会出来.
以前在各方面很多人也作过很多的工作,出
了不少的成果,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有序的去总
结,去归纳,停留在各自为战,各自为是的阶段.
当然说起来容易,作起来工作量相当大.没有
人力,财力的支持,个人很难全部作这些工作.中
医药已发展到现在水平,入世后的要求对中药的
362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3期
研究现代化,国际标准化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十八
反,十九畏的问题是该解决的时候了,应及早结束
"没有定论"的定论.2006-12-28
中草药除少量单用外,多数都是配合起来用。因此,必须掌握其配伍的宜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目的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起来应用。配伍后药物之间的变化关系,有的可能相互促进提高疗效,有的可能相互抑制并减弱某些不良反应,配伍不当则可能降低疗效或发生副作用,甚至毒性升高,中医和中兽医在长期实践中,将药物的配伍经验概括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及相反七种形式,《神农本草经》将这种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七情”。
①单行单独应用一味药治病。如单用甘草以解毒,单用蒲公英治疗疮肿。
②相须两种以上功用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如大黄配芒硝,能明显增强泻下通便作用。
③相使功用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要药物的功效。如黄芪(补气利水)配茯苓(健脾利水),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④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
⑤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解巴豆毒,所以说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在相畏中,生姜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生南星的毒性,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由上可见,相畏和相杀是一个配伍关系的两个方面。
⑥相恶两种药物配合应用,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或丧失药效。如黄芩能降低生姜的温性,莱菔子能削弱党参的补气功能。
⑦相反两种药物配合应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半夏。
综上所述,相须和相使可以提高疗效,要充分利用;在应用有毒药物或烈性药物时,要考虑运用相畏和相杀;避免和禁止配伍相恶和相反的药物。
(2)配伍禁忌药物“七情”中的相恶和相反基本属于配伍禁忌。
(3)妊娠禁忌从临床应用看,为防止流产或对胎儿造成损害,在家畜怀孕期间应禁用或慎用一些药物。慎用的包括活血祛淤、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芒硝、附子、肉桂、干姜、瞿麦等;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烈的药物。如斑蝥、水蛭、虻虫、巴豆、大戟、芫花、甘遂、三棱、术、麝香、牵牛等。
(4)方剂的组成不是同类药物的罗列凑合,更非同效药物的相加堆砌,而是以治法为依据,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主、辅、佐、使(前人称为君、臣、佐、使)的原则组织起来,使其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现将其含义分述如下:
①主(君)药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②辅(臣)药是协助主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③佐药有三个意义。一是治疗兼证或次要证候的药物;二是监制主药以制约主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作用,用于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少许温热药,以消除寒热相拒现象。
④使药即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以平胃散为例,主治脾胃湿阻。方中苍术性温而燥,除湿运脾,故为主药;厚朴助苍术行气化湿,并能除满,故为辅药;陈皮理气化滞,故以为佐;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加姜、枣调和脾胃,均为使药。
2016-12-24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0:43: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