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糊了还能喝吗 中药熬糊了加水还能熬吗

中药熬糊了是不能喝的,即使只熬糊了一点点也不行,因为熬糊了的中药里面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变化,对药效可能会有改变,所以熬糊了之后要重新熬。
中药熬糊了还能喝吗
不能,最好重新用药再熬一次,以免对治疗造成影响。

一旦煎糊的中药,劝君千万不要服用,干脆倒掉重抓。如果继续服用失去药效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病,而且还会耽误病情;至于服用了药性改变的药物,药不对症,则会加重病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中药熬糊了加水还能熬吗
不能,要重新熬。

煎中药时,往往因为加水过少、火力过猛或忘了煎煮时间,使药汁煎干,甚至药物煎糊。于是有人二煎时多加些水,以为可以把头煎的药量熬出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是煎糊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

中药怎么避免熬糊
中药熬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2--30分钟,加水的时候以浸过药面。

一般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以长一点,大火煮沸后,可以用文火慢熬40-60分钟,熬煮的时候应该间隔搅拌两三次,防止熬糊。解表药和清热药多含易挥发的成分,加热时间宜短,因此要用武火煎煮,煮沸后再煎3-5分钟即可。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1、把中药在砂锅内加水(一般都用自来说,如果条件允许,新鲜的井水最好)至没过药二到三手指。泡40分钟左右。主要是要泡透,这样才能容易煮出有效成分。夏季泡时间短些,冬季泡的时间长些。

2、然后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煮20分钟左右。至于煮的时间长短,也要看药方的成分,医生也会单独交代的。如果是解表药,一般在15分钟即可。滋补药则需要20分钟以上。如人参,西洋参之类则应另煮,然后兑到汤里,渣则食下。以充分利用药效。

3、一服药要煮两次。将第一次的药液滤出,然后再加适量的水(可较第一次少加些),用同样的方法煮。滤出第二次药液与第一次药液混合(有的地方第一次与第二次分开喝)。分二或三次服下。一般情况下,健胃药宜饭后服,滋补药饭前服。2022-10-13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9:29: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煎糊如果只是轻微的糊,可以喝,如果严重不要喝了,因为成分以及被破坏。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是煎糊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有些药物煎糊以后,产生了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糊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

  • 煎药过程中不慎导致中药煎糊、煎焦,理论上不会引起人体中毒。但是有可能会影响到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相互作用,甚至可能影响药物的效果,或者对人体带来影响。所以对于煎糊的中药,不建议继续服用。中药的煎服有一定讲究,要经过一个浸泡过程,这有利于药方中的各种中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析出。煎煮的过程中,...

  • 通常情况下,一旦中药熬煮后出现焦糊的现象,就不能再服用。这是由于焦糊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同时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如果在熬煮过程中发现药材有焦糊的情况,应立即丢弃,不要再使用。另外,即使没有明显的焦糊现象,如果中药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颜色和味道的...

  • 关于中药熬煮过程中出现糊底的情况,民间流传着一些说法,认为如果中药熬煮后锅底出现糊状物,就不能再继续使用。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传统经验和对药物成分的理解。具体来说,中药熬煮时,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逐渐溶解到水中,形成药液。如果中途出现糊底现象,这可能意味着中药在高温下发生了变性或产生了一些...

  • 中药在煮制过程中如果煮糊,高温会导致药物性质发生变化,产生碳化现象。这种碳化过程中,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会转化为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煮糊的中药其原有的药效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新的不良物质,这些物质对身体可能有害。具体来说,煮糊的中药可能会产生一些挥发性有害物质,比如多环芳烃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