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解表药药对经验:麻黄,桂枝,细辛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用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外感风寒,气喘咳嗽,水肿,风水。

经验配伍:

(1)麻黄、桂枝

麻黄辛温微苦,可与桂枝配伍,发汗功能会增强,因此必须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紧无汗的表实证方可合用。若遇阴虚、表虚证都属禁忌使用之列。

(2)麻黄、杏仁

麻黄辛温,配杏仁味苦而甘温,二味合用可降气润肺止嗽。

(3)麻黄、生石膏

麻黄辛温,配伍生石膏味甘辛寒,辛温辛寒并用,以奏发表解肌之功。石膏麻黄当以十比一之例。若麻黄与石膏之比例为十比二,则为泻郁热,而能利水消肿。

(4)麻黄、熟地

麻黄透表发汗,与熟地等滋腻药配伍,则麻黄不为发汗,而是为减滋腻药之腻膈之弊,且麻黄功能可助药力通达肌腠。

(5)麻黄、附子、细辛

麻黄配附子振奋阳机。麻黄配附子、细辛治体弱,恶寒发热,咳嗽,脉沉细无力者,且应用于肺结核末期之将愈的消耗热有一定疗效。

麻黄配伍杏仁、甘草、石膏治咳喘自汗而口渴者,对体壮有痰热熏于肺及气管炎症有效。

(7)麻黄、杏仁、惹仁、甘草

配伍,可驱逐风湿肌炎及关节痛。此方并可治手足掌鸡眼及鹅掌风。

之。麻黄、杏仁能行气透肌腠,旺盛血行,驱除风湿。薏仁能疏通血脉而利湿,与麻黄麻黄配伍杏仁、薏仁、甘草合方,凡有发热、风湿肌炎、风湿关节痛,并皆治

附:麻黄根

麻黄本辛温,其根则味甘平,麻黄为梳卫药,解表有升有散,而根为和营

药,能敛汗。麻黄根多配以川朴、芍药、人参合用以敛自汗。

2.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肺、心、膀胱经。

功用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温化水湿。治风寒表证,风寒湿痹,经闭腹痛,痰饮蓄水。

经验配伍:

(1)桂枝

桂枝辛甘温,治中风外感湿痹。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2)桂枝、芍药

桂枝配伍芍药酸寒敛汗,解痉止痛,调脾胃。

(3)桂枝、芍药、大黄

桂枝配伍芍药加苦寒之大黄,治左下腹压痛,腹病挛痛,折之有条状鞭结,及结肠炎等虚实并见症有效。

(4)桂枝、甘草、葛根

桂枝配伍味甘草、葛根,解肌清热,走阳明,治项背强急者及感冒症,有痹痛痛楚者。

(5)桂枝、黄芪

桂枝辛甘温,治中风感冒有汗之症,配伍黄芪能治盗汗,二味合之能治小儿感冒及风湿性皮肤瘙痒症。

(6)桂枝、川朴、杏仁

桂枝配伍川朴、杏仁为治喘息之药。

(7)桂枝、附子

桂枝配伍辛温之附子,用于发热过高及自汗、盗汗及恶寒、小便不通症。

(8)桂枝、白术、附子

桂枝配伍白术、附子治风湿关节炎、脑出血后半身不遂。

(9)桂枝、龙牡

桂枝配伍龙牡,有恢复元阳之功,能治神经性过劳阳痿、遗精。女子梦交及小儿夜尿用之有效。若再加蜀漆可以用之治烧伤,解挛止挛,定痛退热,解烦躁。

(10)桂枝、防己

桂枝配伍苦辛性平之防己,通十二经,消腰以下至足之血分肿;与桂枝温煦鼓盈阳机之味相配伍,有消全身水肿之功。

附:肉桂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入肝、肾两经。

功能主治:气厚而发热,下行而补肾,能入命门,引火归元,养精髓,暖腰膝,利肝气,通血脉利关节,除风湿,收虚汗。治心腹冷痛猝痛,沉寒痼冷等症

经验配伍:

(1)肉桂、大黄

肉桂配伍苦寒之大黄,化积寒积垢,医赤白痢下,里急后重。

(2)肉桂、黄芩、黄连

肉桂配伍苦寒之黄芩、黄连,宁心固肾收虚汗。

(3)肉桂、五味子

肉桂配伍辛酸甘温之五味子,治抬肩虚喘、气短虚汗,并滋肝肾。

(4)肉桂、知母、黄柏

肉桂配伍苦寒之知母、黄柏,能通虚性尿闭。名“通关散”

(5)肉桂、车前、牛膝、六味地黄丸

肉桂、车前、牛膝,配六味地黄丸,壮肾阳,滋肾水,为“济生肾气丸”若加

附子,为“桂附地黄丸”以消阴散阴翳。

3.细辛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肾经。

功用主治: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治外感风寒,鼻塞头痛,风寒湿

痹,痰饮喘咳。

经验配伍:

(1)细辛、五味子、干姜

细辛配伍辛酸甘性温之五味子、辛温之干姜能逐饮,温化湿痰而定喘。治慢性虚性支气管炎。乃小青龙汤化裁,宜清风热,独取此法。

(2)细辛、白芷、藁本、藿香叶、羌活

细辛配伍白芷、藁本、藿香叶、羌活治风寒,太阳头痛。

(3)细辛、藿香叶、辛夷等

细辛配伍藿香叶、辛夷、苍耳、麝香、鹅不食草,研细面搐鼻,治鼻渊脑漏、慢性鼻炎。

(4)细辛、蜂房、熟地

细辛配伍蜂房、熟地下乳通结,治乳结。

(5)细辛、当归、川芎等

细辛配伍当归、川芎、白芍、白芷、丹皮、本、甘草治妇女带下,少腹冰冷而

痛,月经前后期不规律。2022-05-29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7:13: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麻黄辛温微苦,可与桂枝配伍,发汗功能会增强,因此必须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紧无汗的表实证方可合用。若遇阴虚、表虚证都属禁忌使用之列。(2)麻黄、杏仁 麻黄辛温,配杏仁味苦而甘温,二味合用可降气润肺止嗽。(3)麻黄、生石膏 麻黄辛温,配伍生石膏味甘辛寒,辛温辛寒并用,以奏发表解...

  • 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 辛 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二)辛凉解表药 ...

  • 麻黄,作为辛温解表药的代表,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哮喘等症。桂枝则具有温经散寒、通阳化气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胸痹心痛等症。紫苏、荆芥、防风等药物同样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的症状。薄荷、蝉蜕、牛蒡子等辛凉解表药,能够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 辛温解表,中医药理论中一种通过辛温药性促进汗液排出解除表邪的疗法。其代表性中成药包括:1.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适合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2. 防风通圣丸,由防风、柴胡、黄芪等药物组成,能清热解表、祛风除湿,适用于风寒感冒、风热感冒。3. 桂枝汤,以桂枝、芍...

  • 辛温解表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治疗原则,通过使用具有辛温特性的药物来促进汗液排出,从而解除体表的邪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它们依据这一原则来治疗相应的疾病:1. 麻黄汤:主要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等药材组成,适用于治疗因风寒侵袭所致的感冒,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等。2. 防风通圣丸:含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