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说的痹症是什么病,有吃的药吗?

病情分析:痹症是指人的正气虚弱的时候,感受风、寒、湿、热等不良因素,这些不良因素在卫气不固的时候容易侵入身体,导致痹症的发生。痹症是指经络以及气血不通引起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月经痛等,都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可以口服血府逐瘀丸、正清风痛宁、万通筋骨片、腰痛宁胶囊等进行调理,可以结合针灸、拔火罐等治疗,是可以治好的。2022-01-27
“痹症”一词的由来要追溯到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说。

究竟什么是“痹”呢?按照《黄帝内经》的描述,关于“痹”的论述有四点:①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多种疾病。②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③闭阻、不散。④麻木。

经历代医家归纳总结,凡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均属痹症范畴。痹症的发病一般比较缓慢,部分患者可能开始有发热汗出,口渴、咽喉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继之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其疼痛或呈游走性或长期固定在一处,或刺痛,或麻木,或肿胀。痹症往往呈渐进型或不规则的发作型,在反复发作期间,部分患者可见到瘾疹,渐进型多发生于关节的隆突部位,大如麻豆,坚硬,不易消散,无触痛;不规则的发作型多发于四肢内侧的躯干部,为淡红色不规则环状圈,时隐时现,病久则可见骨节僵硬变形、疼痛、肌肉萎缩或筋脉拘急牵引等症状。

依据《内经》论述解释痹症的分类有三种,根据病邪的偏胜,“痹”可分为:行痹、痛痹和著痹;根据发病季节分为: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按病变部位分为五脏痹和六腑痹。在《灵枢·周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侵犯于分肉之间,引起众痹”,而众痹的病症特点,“疼痛上下游走,左右对应,无有止息,痛无定处”。2022-01-27
痹症,顾名思义,就是指机体麻痹,经络阻塞,得了癌痹症的人会感觉身体不适,有 感觉。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气短乏力,言语无力,纳呆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状。
痹症,是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症。“痹”即闭阻不通也。通常多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和重着等一类疾患。《素问·痹论》即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也。」在临床上主要可分“风痹”,“寒痹”,“湿痹”和“热痹”四种。在内经等古籍中,按病变部位又可分为“筋痹”,“骨痹”,“脉痹”,“皮痹”,“热痹“,“肌痹”,“心痹”,“肝痹”,“脾痹”,“肺痹”,“肾痹”,“挛痹”,“阴痹”,“远痹”,“血痹”,“胸痹”,“肠痹“,“胞痹”,“食痹”,“五脏痹”等。详见各条。2022-01-27
痹证的发生是由于素体虚弱,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肢体经络,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经络,或痰浊瘀血阻于经络,深入关节、经脉,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不通而发病。

痹证日久常出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津停为痰,血滞为瘀,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皮肤瘀斑等病;二是病久气血耗伤,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证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并病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肺痹较为常见。

总之,痹证初起,邪在经络,累及经络、肌肉、关节,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2022-01-27
痹症,是指机体麻痹,经络阻塞,得了癌痹症的人会感觉身体出现不适,有 感觉。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出现性的特点。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气短没有什么力气,言语无力,纳呆食少,倦怠没有什么力气等。可以找中医开中药调理,再配合针灸按摩治疗。2022-01-27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腑。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纤维肌痛综合征、增生性骨关节炎。2022-01-28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6:24: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