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刘渡舟
这条到212条基本是论述阳明湿热、寒湿及胃虚、胃冷的情况,这样对比,加强了辨证意义,也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阳明问题,既有因热成燥成实,也有阳明因热成湿,或者因寒成湿的情况。这条说的是太阳、太阴、和阳明的脉证鉴别,说明阴阳病症出入转化的机制。
从表里关系讲,阳明主燥,太阴主湿,他们通过脏腑经络建立联系,不能仅仅看到胃,还要看到胃有阴阳互化的机制。伤寒脉当浮紧,但是这里是浮缓,类似提法在大青龙汤中有过。紧主寒,紧脉变缓,说明太阳之邪化热,有了变化。化热入里,可以入阳明;也可以入里传太阴。如果是手足一身都热,而且烦渴,就是系在阳明;如果只有手脚发热,周身不发热,这是系在太阴。
这里仅仅是紧脉变成缓,浮脉没有变化,邪还是在太阳。这里说系,实际是太阳太阴并病的意思。自温说明太阳之热在太阴了,而不是寒在太阴。寒在太阴可能是手足自冷,热在太阴是手足自温。太阴主湿,脾有了问题,不能运化水湿,湿加上热,这个人应该浑身发黄,这是湿热发黄,因为他手足自温。同时还有个小便不利的症状。如果小便自利,湿邪有出路,能够随小便排出体外,那么只有热没有湿。小便利,则大便硬,这是太阴外出阳明,热化为燥,变成了胃家实。
湿有小便不利,燥有大便当硬,无论伤寒还是内科杂病,这个都是由指导作用的理论。有湿就有小便不利,当小便利了,湿去热留,导致阳明燥化,变成胃家实,这里就说明了阳明与太阴的表里关系。
胡希恕
伤寒脉应该浮紧,津液充斥于体表,所以脉浮紧。现在脉浮缓,是津液不足于外,说明里头有留湿留饮的情况。脾为胃行湿,它把湿输送到表,表脉络就紧。
刘志杰2022-07-09
刘渡舟
这条到212条基本是论述阳明湿热、寒湿及胃虚、胃冷的情况,这样对比,加强了辨证意义,也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阳明问题,既有因热成燥成实,也有阳明因热成湿,或者因寒成湿的情况。这条说的是太阳、太阴、和阳明的脉证鉴别,说明阴阳病症出入转化的机制。
从表里关系讲,阳明主燥,太阴主湿,他们通过脏腑经络建立联系,不能仅仅看到胃,还要看到胃有阴阳互化的机制。伤寒脉当浮紧,但是这里是浮缓,类似提法在大青龙汤中有过。紧主寒,紧脉变缓,说明太阳之邪化热,有了变化。化热入里,可以入阳明;也可以入里传太阴。如果是手足一身都热,而且烦渴,就是系在阳明;如果只有手脚发热,周身不发热,这是系在太阴。
这里仅仅是紧脉变成缓,浮脉没有变化,邪还是在太阳。这里说系,实际是太阳太阴并病的意思。自温说明太阳之热在太阴了,而不是寒在太阴。寒在太阴可能是手足自冷,热在太阴是手足自温。太阴主湿,脾有了问题,不能运化水湿,湿加上热,这个人应该浑身发黄,这是湿热发黄,因为他手足自温。同时还有个小便不利的症状。如果小便自利,湿邪有出路,能够随小便排出体外,那么只有热没有湿。小便利,则大便硬,这是太阴外出阳明,热化为燥,变成了胃家实。
湿有小便不利,燥有大便当硬,无论伤寒还是内科杂病,这个都是由指导作用的理论。有湿就有小便不利,当小便利了,湿去热留,导致阳明燥化,变成胃家实,这里就说明了阳明与太阴的表里关系。
胡希恕
伤寒脉应该浮紧,津液充斥于体表,所以脉浮紧。现在脉浮缓,是津液不足于外,说明里头有留湿留饮的情况。脾为胃行湿,它把湿输送到表,表脉络就紧。
刘志杰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