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一学就通的内容提要

中医学史上,脉学的发展,最早是由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首先确立了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之后经过《难经》的修订,更加丰富了脉学理论,之后又借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将诊脉实际运用于临床上的辨证论治;一直到汉末王步和所撰《脉经》,才确立了“浮、芤、洪、没、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24种脉象的名称,《脉经》也因此成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的脉学专著。除此以外,笔者节录清代名医郑重光所撰《素圃医案》,《素圃医案》对于各个病证脉理的解说极为透彻,为历代医书中,不可多得之作。医案中详细记载许多疑难危笃的病证,乍看似乎已经病入膏肓、束手无策,最终却又能以脉证合参、慎思明辨,因而能起死回生。笔者读来,如同玄疑诡谲的侦探小说,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中医脉理的奥妙,尽在不言中。

2016-06-03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4-10-06 05:54: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学习脉诊必须认真研读《濒湖脉学》。学之前须先学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人体的组织与功能。了解疾病的产生,演变,了解正常时身体各部的正常活动规律。等等。然后读脉学,从浅到深,从总到分,从易到难。边学习边认识,知常达变。知道人的整体观和各组织间的相互关联。在学习中进步,...

  • 浮迟中风,即太阳病初期的脉象,是外感风邪所致的,以脉浮来迟或是脉浮紧为主要脉象。应理解为伤于风邪。证型多为风寒犯表。可参照《伤寒论》加以理解。

  • 濒湖脉学是李时珍的书,是歌诀形式,比较简单应该不需要注解。内经比较大,你可以先看李中梓的《内经知要》。这也是古人的书,不过现代的中医大家秦伯未有一本《内经知要浅解》还是很不错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